近日,記者從中央紀委獲悉,原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據5月13日《新華網》)
反腐不是小孩過家家,微博上你說他有問題,他就一定有問題,是否有問題你都必須得回應。所謂不冤枉一個好人、不放過一個壞人,同時不能打草驚蛇諸如此類,在實際中的操作,遠比對輿論的回應要來得復雜,甚至驚心動魄。
首先,我們可以簡短的回憶一下劉鐵男事發的始末:2012年12月6日,《財經》雜志副主編羅昌平在微博上向中紀委實名舉報劉鐵男涉嫌學歷造假、巨額騙貸、對情婦等人恐嚇威脅等問題。當日,國家能源局新聞辦公室卻回應新京報的採訪,稱舉報“純屬污蔑造謠”。今年1月30日,羅昌平在微博上表示,中央有關部門已就他實名舉報劉鐵男一事立案調查。5月12日,記者從中央紀委獲悉,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從羅昌平的“實名+事實”的舉報之后,歷經5個月,劉鐵男被查,期間引起不少民眾的猜疑和不信任,而中央通過查處劉鐵男這一實際行動打消了民眾的這些情緒,無疑給社會傳遞了一種推進依法治國的“正信號”,為進一步加強我國的反腐工作和整治反腐問題凝聚了“正能量”。
“正信號”、“正能量”……等等這些“新鮮”名詞緣何會頻繁在反腐敗的“字典”當中得以體現?筆者認為,擁有“反腐三心”是至關重要的。其一:決心。腐敗的形勢嚴峻,反腐敗的任務依然嚴峻。但黨中央反腐敗的態度是堅決的,我們黨的宗旨和腐敗是水火不相容的,黨的反腐決心是堅定不移的。其二:信心。隨著各種制度的不斷完善,應該說對腐敗分子的腐敗行為的監督和管理手段越來越多,尤其是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反腐敗必須依靠群眾。隻有整個群眾發動起來,腐敗分子才能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沒有藏身之地。其三:耐心。自有人類社會管理以來,就開始存在腐敗。古今中外,任何黨派、國家、舉措和制度都存在腐敗,所以腐敗不是中國的特色,也不光是共產黨的政權特色,是所有人類的公敵,但這是長期的社會問題,必須長期治理。
劉鐵男終落馬凝聚成的最大“正能量”依然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一段時間裡,“老虎”似乎無人敢捉。但“老虎”其實都是從“蒼蠅”變的,必定留下蛛絲馬跡。今年58歲的劉鐵男,從1983年到國家計委工作,任國家計委原材料局主任科員到落馬時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他是從什麼時候成為“蒼蠅”的,又是怎麼成長為“老虎”的,其中有軌跡可循。從“蒼蠅”到“老虎”這段歷程,他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受到提拔重用的,又是怎麼演變發展的……等等這些問題值得人們深思和警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