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禮的話,廳局級喝龍印,縣處級喝7542,科級或以下就喝銀孔雀吧。”這是大益茶銷售推薦中流行的一句話,現在喝大益品牌的普洱茶逐漸成為官員間一種時尚和身份象征。(5月13日南方農村報)
官場雅賄轉向茶葉,廳局級送龍印 科級送銀孔雀。“雅賄”,賄賂方式產生了新變種,行賄人不再送官員真金白銀、香車豪宅和有價証券,改而送天價香煙、名家字畫、珍奇古玩、周鼎宋瓷、珍惜茶葉等,由於“雅賄”需求的不斷膨脹,現已形成一個官員特種奢侈品形成產業鏈。
自古以來,行賄官員,就有“雅賄”一說。學者吳思在《潛規則》一書中寫道:清朝末年的時候,京城中“雅賄”之風極盛,當時北京琉璃廠多數古玩店已淪為行賄受賄的“掮客”,而官員們則把自家文物放在古玩店由其代售,送禮者掏大價錢買了再送給官員。雙方不提一個錢字,大把黃金白銀卻源源不斷地通過古玩店流進官員腰包。
對於喜好附庸風雅的官員,直接送銀子,不如送些古玩字畫來的效果佳,於是,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炭敬,就由白花花的銀子、皮袍、人參,變成了大人們所好的周鼎與宋瓷。這樣的送法,送的人坦然,因為不是銀子,收的人風雅,可以顯示自己的檔次。骯臟的行賄受賄,這麼一來,就被遮蔽在貌似的文人雅趣“煙幕”裡。“雅賄”把一些領導干部的“腰包”鼓起來,把“貴族夢”圓起來,最難能可貴的是“雅賄”把受賄的“狐狸尾巴”藏了起來。
“雅賄”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隻不過是拐了一個“彎兒”,行賄受賄性質沒有任何改變。而且“雅賄”只是增加了檢察機關調查案件的難度,並不能為行賄受賄方洗淨罪名。
如何斬斷“雅賄”之鏈?“雅賄”“俗賄”一並嚴懲。不論是赤裸裸的現金,還是古董藝術品,隻要進入了政務活動中的等價交換,就構成了賄賂。它無關“文化”,亦無關“雅”“俗”。所以有關部門不僅要及時設“防火牆”,而且要讓“高壓線”帶上“高壓電”,決不能因為“雅賄”披上“藝術”外衣就從輕處罰。而且揚湯止沸,莫若釜底抽薪。權力肆意妄為,顯然不能一味的在奢侈品上“打板子”,還是得從規范權力的角度努力,把權力關進籠子 ,從權力源頭切斷“雅賄”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