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老讀者最近發現,這個看了幾十年的《衡陽日報》好像與從前有點不一樣。《衡陽日報》沿用了數十年的報頭,在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裡,居然三次“變臉”。作為衡陽市委機關報的《衡陽日報》竟會如此“反復無常”的,這讓很多市民讀者不解。 (據4月28日中國日報網)
說到報紙“變臉”,本來不是什麼大事。不管是從“行草體”還是變成“毛體”,也不管是從“毛體”還是變成“行草體”,都很正常。畢竟事物都在發展,都不會一成不變。公眾也不會苛求報紙永遠都用一個“頭型”。
但是,對於《衡陽日報》來說,5天3次“變臉”,這麼頻繁就有點不正常了。我們知道,畢竟《衡陽日報》是衡陽市的黨政機關報,而黨報一般不同於生活娛樂類報紙,一向都是很嚴肅的。特別是報頭題字,代表著接力與傳承。一個一向很嚴肅的報紙,有什麼理由玩“變臉”來“愚樂”公眾呢?
從《衡陽日報》一改幾十年如一日的經典“頭型”,5天3次“變臉”,可見其“變臉”的技藝已經爐火純青。似乎這是剛從四川學習歸來,向廣大讀者炫一下“變臉”技藝的。不過,筆者認為《衡陽日報》5天3次“變臉”,炫的已經不僅僅是“變臉”技藝,更像是在“炫權”。
其實,《衡陽日報》“變臉”這事說大也不大,說小也不小。作為黨政機關報來說,《衡陽日報》更換報頭題字,也並不是報社社長就能獨自決定的,而是要經過衡陽市黨委的最高首長批准,否則“變臉”將無從談起。而衡陽市新的市委書記,似乎有玩黨報“變臉”的習慣,他在哪裡任職,哪裡的報紙就要“變臉”。《衡陽日報》頻繁“變臉”,這似乎表達了在衡陽這個地方,他隨時可以翻雲覆雨,可以一手遮天。
《衡陽日報》頻繁“變臉”,這是一種權力濫用,而且這個權力已不再是為民所用,而變成了“為折騰民所用”。書記“炫權”,黨報“變臉”,而讓民眾頭昏目眩。習總書記曾指出,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而從《衡陽日報》頻繁“變臉”的情形來看,要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還任重而且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