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夫山泉最近有點煩,今年3月其被曝喝出黑色不明物、棕色漂浮物以及“水源地垃圾圍城”等消息,近日,又有消息稱農夫山泉生產產品標准倒退。昨天,有業內人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農夫山泉瓶裝水的生產標准還不如自來水。(據4月10日《京華時報》)
的確,最近一件件丑聞事件讓農夫山泉有點煩。如果說在農夫山泉中喝出黑色不明物、棕色漂浮物等,都只是個別現象,還可容忍,還有情可原,畢竟沒有一家企業能保証產品百分之一百的合格。然而看到農夫山泉的生產標准還不如自來水,這就有點讓消費者們憤怒了。筆者不禁要問,低標准啥時成了農夫山泉低品質的“護身符”?
其實,相比而言農夫山泉礦泉水要比同是大牌的娃哈哈、康師傅、樂百氏等純淨水還要貴上一些。而作為普通消費者,是不可能知曉一些商品的生產標准的,對一個產品的質量好壞,隻能通過感官來觀察。而農夫山泉標准不如自來水的問題則是根上的問題,是普通消費者注意不到也了解不了的問題。農夫山泉生產標准不如自來水,他們揮霍了民眾對企業的信任。
其實,農夫山泉生產標准不如自來水,這也是政府部門在揮霍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如果單純的是產品的質量問題,那政府部門還可以置身事外,最多落一個監管不力的責任。而現在農夫山泉的問題是生產標准的問題,這不僅僅涉及到企業生產,更涉及到了政府部門標准的制定與生產資格的審批。農夫山泉以低於自來水的標准生產礦泉水,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的“放水”,相信企業本身是做不到的,這不得不讓人猜想其中可能存在的貓膩,而且必然有相關部門在與其“同流合污”。
農夫山泉的生產標准不如自來水,這也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符合生產標准的產品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優良產品,因為企業可以“釜底抽薪”,降低標准來生產。就像農夫山泉這樣,即使是符合生產標准,但它的品質卻依然達不到自來水的品質。購買這樣的商品,消費者純粹是在當“冤大頭”,這樣缺乏誠信的企業,一定不會走的太遠。
所以,筆者認為,低標准不是企業的“護身符”,企業要想發展,就必須要讓消費者滿意,就必須不斷提升產品的品質。而這不僅僅是對企業的要求,而且是對政府相關部門要求,是要用制度來規范企業的生產,用統一的標准來衡量產品的品質,以保障民生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