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勝利閉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提問,當記者問到“個人的情懷”時,李克強說:“在我個人的經歷,在讀書、做事、文化熏陶當中,悟出一個道理,就是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這九個字不是什麼典籍的原話,是我的心得。我堅信做人要正、辦事要公,才能利國利民。”
這些話,李克強謙恭地說不是典籍的原話,但是與典籍中的格言警句相比,毫不遜色,同樣具有警示意義、教育意義和引導意義。“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這九個字,不僅是李克強從政多年的心得,也是他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行大道,講的是政治責任和道義擔當。作為以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共產黨人,現在所“行”的“大道”,就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局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歷史賦予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使命,是形勢對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提出的歷史課題。
民為本,講的是宗旨意識和群眾觀點。“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朴素的民本思想,早在1400年前的封建社會就被提出了。作為代表中國最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共產黨人,堅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把群眾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群眾當親人,視群眾為主人,甘願為群眾“俯首甘當孺子牛”,是民本思想和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証唯物主義的傳承和結合,是黨執政為民理念的體現。
利天下,講的是天下為公和世界視野。古人講“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往今來。大凡偉人,必以“利天下”為己任。杜甫有詩“願天下寒士俱歡顏”,孫中山有句名言叫做天下為公,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都是這種博大思想的寫照。黨中央一直強調要培養具有世界視野的領導干部,也是把中國的發展放在世界范圍內考慮的。作為黨員干部,要以“利天下”作為做人做事的最高准則,自覺把自己置於“天下”的大環境中來定位、來思考,把自己的工作與黨和人民的事業密切聯系起來,這樣看問題、做決策的時候,方向才不會偏,路子才會走對。
盡管李克強總理說“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這九個字是他個人的心得,但對於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來說,可以說是做人、做事、做官的箴言,必須思考、必須學習、必須踐行。可以預見,廣大黨員干部都可以真正做到這九個字之時,必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圓夢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