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用“一生奉獻給核事業”來概括林俊德院士,他是院士,也是將軍,卻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在羅布泊……終其一生,他都堅持一個“實”字,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實干興邦的榜樣。
作為一名科研人員,林俊德院士先后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這些成果怎麼來?來自於他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來自於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更來自於實干。他堅信,外國人能做的事情,中國人也一定能做,而且能做的更好。在核試驗中,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他經常在核爆后第一時間去搶收數據,每次總是盡可能地離炸藥近一點。他的學生說,為了拿到第一手資料,老師常年奔波在實驗一線,拍攝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
作為一名學者,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學進修期間,他在專業學習之外,還自修了英語和德語,同學們稱他為“學習狂”,可見其用功之深。在為人導師期間,他堅守為學生負責的師德,傳遞優良的學風。在他的電腦裡,他給每位帶過的學生建了個屬於自己的文件夾,詳細記錄著每個人的技術專長、培養計劃和施教方案。去世前三天,他寫下這輩子的最后338字,是給學生的論文評閱意見,這個學生在他去世后的一個月通過了畢業論文答辯。這樣的老師,怎能不帶出優秀的學生!如今,他的23個學生,個個都已成為各自領域的專家。
作為一名將軍,誰能想到他一塊手表用了15年,一個游泳帽用了19年,一個公文包用了20多年,一個鋁盆補了又補舍不得扔……很多人說林院士一輩子沒享過福,他女兒說她父親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他這一輩子真的很愉快。對幸福的全新詮釋,皆因他把實干創業、為國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價值。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廣大黨員干部當學習林俊德親力親為、迎難而上、全力以赴的精神,實干創業,實干興業,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去,這樣,我們黨才能夠經受住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考驗,克服各種苦難,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也就會早日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