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光盤行動”,這個春節刮起了一股清新、節約之風。不過,公款吃喝是少了,但家庭聚餐的不文明現象仍值得關注。因為仍有很多人覺得“光盤行動”不體面。(2013年2月17日 新華網)
“光盤行動”,指就餐時倡導人們不浪費糧食,吃光盤子裡的東西,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實際上,“光盤行動”一方面是對節約理念的倡導﹔另一方面也是對當前消費價值觀的糾偏。這一行動發起后,經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和《人民日報》、《新聞聯播》等媒體的宣傳,全國上下向“舌尖上的浪費”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宣戰。
中國人好面子。在虛榮的壓力下,很多時候“體面”賽過了理智,亦產生了中國式“剩宴”。年夜飯要豐盛,否則“不體面”﹔招待親朋要闊綽,否則不“體面”﹔吃剩要有余,否則不體面。結果在腸和胃的超負荷蠕動下,既掏空了自己的腰包,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約2億人一年的口糧。
其實,“體面”是相對的。就人而言,腸和胃的困擾,永遠是第一位的。即使現在中國人解決了這個問題,浪費永遠是可恥的。所以,飯桌上的大魚大肉隻動了幾筷子就倒掉的浪費,從行為上講,首先是不體面的。從內心上講,是精神上的虛榮,其動機是拙劣的。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即使部分中國人丟掉了,但是“厲行節儉、反對浪費”仍是上下一致的社會共識。“光盤行動” 既是一種倡導,一種宣示,更是一種高尚的生活,它其實比“體面”的陋習更“體面”百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