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浙江精准扶贫10例【3】

2016年01月04日14:5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案例五 松 阳

岗位送到家门口

松阳共有192个省级扶贫重点村,根据今年年初排查,全县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5801户、10704人,其中偏远山区的贫困人口数占一半左右。

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松阳实施“一户一措施一档案一责任人”,产业帮扶一批,金融服务一批,低保兜底一批,结对帮扶一批,培训就业一批,提前两个月摘掉了万余名低收入者的贫困“帽”。

“有了稳定工作,日子就好起来了。”大东坝镇六村村民曹聪香说起如今的日子,脸上总是挂着笑容。2011年,丈夫出意外事故死亡,她独自抚养儿子,靠承包杨梅山地、采茶维持生活,很是拮据。考虑到她有一定文化,镇村干部推荐她为村里的计生员,兼电表抄表员,一年收入6600元,结对干部还为她正在读职业中专的儿子办理助学补助金3000元。

为低收入农户改变现状,松阳针对不同人群提供就业岗位,比如,为老人、残疾人等劳动能力较弱者提供卫生保洁、河道巡查、社会保障等公益性岗位,或鼓励发展来料加工、电子商务;为有一定技能的低收入者提供乡村项目建设岗位,或积极鼓励外出能人与在家闲置劳动力结对,引导农户外出务工。与此同时,开展“村级工程大家帮”,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美丽乡村、六边三化三美、文化礼堂等工程中,优先安排本村有劳动力的低收入农户参与项目建设。仅此一项,平均每人每年至少增收1万元。

赤寿乡黄山头村低收入农户苏昌光曾在建筑行业打工,今年该村实施村级道路硬化、村级污水管道改造等大小工程,他成了泥水匠,常常去施工现场帮忙。“在家门口工作,一天就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比原来好多了。”他粗粗算了下,今年能有2万多元的收入。

像苏昌光一样,水南街道南山村为低收入者提供现场看护、搬运工、砌砖工和粉刷工等劳动岗位30余个,支付劳动费用20余万元,平均每人有0.8至1.5万元的收入;安民乡苏马坪村通过鼓励村民发展来料加工,年人均增收上万元;大东坝镇下宅村低收入农户通过主动对接、干部介绍等方式,在河南等地从事不锈钢装璜等工作,人均年收入能有10多万元……

县农办主任许军战介绍,全县共有1300余人通过造血式就业帮扶,顺利脱贫,改善了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生活的信心。(孙丽雅 林文英)

案例六 景 宁

金融造血增动力

获得10万元贴息贷款,景宁畲族自治县澄照乡四格村村民任周库将自己的山羊养殖社进行了改造升级。“今年没掏一分钱,就盖了新羊圈,还承包了40多亩荒地种草当作饲料场。”任周库说。

这个“没花一分钱”的项目,是景宁专门为低收入农户脱贫量身定制的“政银保”小额贴息贷款。该项目2011年正式启动,任周库成了第一批受益者。他贷款3万元修葺羊圈,养殖山羊创业。到今天,老任已经有200头羊,每年毛收入十万多元。

2011年,景宁县被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6个重点欠发达县之一,获得3年6亿元特扶资金,其中有1300万元直补低收入农户。“如果简单平摊,人均补助不足715元,就不能为低收入群众带来可持续的效益。”景宁县农办主任毛华庆说。

为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景宁结合农村金融改革,探索普惠型金融造血路径,创新了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的“政银保”小额扶贫贷款模式,即低收入农户免息免担保,由政府统一购买“贷款保险”并贴息,涉农金融机构凭“保单”向低收入农户放贷。

景宁第一批“政银保”扶持项目去年9月底到期,到今年年底,该批项目累计发放低收入小额扶贫贷款1970户、共5670万元,未产生过一笔不良贷款,迅速放大了省特扶资金的扶贫效益。

第一批“政银保”项目的顺利收官,景宁扩大扶持对象,将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农民纳入其中,提高扶持额度,每年的贴息规模从300万元扩大到1300万元。如今,第二批“政银保”小额贷款项目顺利实施,2500余农户获得了1.49亿元的贷款。

“低收入农户有了创业脱贫的资本和动力,对于我们来说,降低了金融投向山区的风险。”景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陈小玲介绍说,信用社量身定制,推出贷款授信3年、随借随还、循环使用的贷款方式,并为低收入农户创设“爱心卡”,专门提供便捷扶持。

依靠“政银保”实现脱贫的东坑镇汤北村村民孙善宗,对未来发展有新的规划,“接下去我打算把基地规模扩大一倍,甚至将来要有自己的包装和品牌。”孙善宗说,前两年,自己还是一名泥水工,只能接点零散活,现在利用“政银保”贷的5万元建起了种茶基地,每年毛收入六七万元。

(叶尚蓉 叶莉芬)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