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改革需要有勇气”

——邓小平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董洁

2014年08月15日09:0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二、邓小平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起草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文件的起草始于1984年 4月,由中央书记处主持。邓小平支持并推动了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

1984年 9月 9日,邓小平审看了国务院主要负责人一封题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中三个问题的意见》的来信。该信与起草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密切相关。信中主要论述了计划体制、价格改革和国家领导经济的职能等三个问题。在论及计划体制时,信里表达了四层意思:(1)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不是市场经济。(2)自发地盲目地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生产和交换,只限于小商品、三类农副产品和服务修理行业,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辅助作用。(3)计划经济不等于指令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都是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我国幅员辽阔,现代化手段不发达,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编制包罗万象的指令性计划,不仅不可能,而且有害。在当前和今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我们的方针应该是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扩大指导性计划。(4)指导性计划主要用经济手段来调节,指令性计划也必须考虑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作用。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要通过价值规律来实现,要运用价值规律为计划服务。“计划第一,价值规律第二”这一表述并不确切,今后不宜继续沿用。应该如实地把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1]收到信以后,邓小平 9月 11日批示:“我赞成”。李先念也表示,信中提到的三个问题确实是[1]参见《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年版,第 23—28页。 根本性的问题,解决好了,将会大大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月 13日,陈云回信,也表示赞成。陈云在信中说:“我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比五十年代大得多,也复杂得多了。因此,对五十年代适用的一些做法,现在不能也不应该套用。即使在五十年代,我们的经济工作也不是完全套用苏联的做法。”(《陈云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第 1685页。)显然,邓小平等人早就主张这一提法,并认可起草组的起草工作。

1984年 10月 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了邓小平对《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第七稿的电话意见:文件看过了,写得很好,政治局会议我就不参加了。(参见《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第 1003页。)由此可见,邓小平对文件起草工作比较满意。随后,邓小平对《决定》送审的第八稿批示“同意”。

关于全会文件的起草,尽管邓小平说自己“没有写一个字,没有改一个字”,但文件的基本思想他是认可的,基调是他定下来的,在全会《决定》的起草过程中,邓小平起了别人起不到的重要作用。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