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领袖人物纪念馆

对邓小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思想的回顾与思考

姜淑萍

2014年04月15日10:33    来源:《党的文献》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三个有利于”和社会主义本质论,在邓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思想的基础上,对所有制问题继续进行探索和总结,取得了新的突破。  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意义,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主体地位作了新的界定,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提出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论断:“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19页。】  当年邓小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要全力打破的是单一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如今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的突出问题,则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处理两个“毫不动摇”的关系。既不能将这两个“毫不动摇”对立起来、相互损害,也不能只强调一个而轻视另一个。否则,要么重新回到“一大二公”的老路上去,要么演变为全盘私有化。实际上,邓小平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本身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要摒弃过去那种“一大二公三纯”的公有制模式,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能影响和改变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既反“左”,又防止右。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不可缺少的基本所有制形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具有决策快、经营机制灵活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在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经历了20多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我国国有企业从数量上看,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质的优势不断增强,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总体上处于主体地位。据最新统计,2005年前11个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商企业上缴税金占到全社会工商税收的48%。【《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3日。】国有企业的存在与壮大,保证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也保证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方向,对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有效地限制和克服市场经济消极的一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沿着“三个有利于”的方向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如实行股份制等,是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探索,是为了搞活国有企业,使其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除国有经济,公有制经济还包括集体经济、国家和集体控股的混合型经济等多种形式。它们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怎样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一条,我们党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实践证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取长补短,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搞活了经济,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大大高于同期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年均增长2.5%和世界年均增长3%的速度,经济总量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序稳步上升。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9878亿元人民币,排名世界第六位。可以说,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们所坚持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分不开的。  总之,邓小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的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突破单一的公有制结构、确立新的所有制结构的结果,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必然选择。(原载《党的文献》2006年第2期)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