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成都,暴雨如泣。
清晨,坐在沙发上,郭毅力翻阅着文件。蓦地,他感觉胸口压上了一块巨石,脸色煞白,文件从颤抖的手指间滑落,散了一地……
心肌梗塞!这,对于一名戍守青藏高原38年的军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弥留之际,他喃喃对妻子钟玲说:“在西藏工作了一辈子,这次恐怕真的回不去了……”
这,是一名共和国将军的生命遗言。每一个字,都透着他对第二故乡西藏的眷恋。
战争年代,军人为国,马革裹尸,悲壮。和平时期,军人戍边,鞠躬尽瘁,同样悲壮。
来不及和自己的士兵挥手,雪山之子走了,将军带着一颗壮志未酬的心。
这一天,是2013年7月10日。
最后一次下山——
“没多大的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生命,没有如果。可妻子钟玲心里总念叨:“如果老郭能听我的话,也许就不会走了!”
7月7日,郭毅力下山,参加即将召开的武警部队军事工作会议。这,是他今年第一次离开西藏。
飞机在成都一落地,妻子钟玲便催促他:“明天抽时间我陪你去医院。”
一个月之前那一幕,让她心有余悸——
那天晚饭后,他在办公室加班,一阵心绞痛突然涌上胸口,他大汗淋漓……医生赶来,查不出原因,嘱咐尽快到内地大医院看。
可是现在,郭毅力摇了摇头:“先把成都这边工作忙完,过几天再说。”
未来3天的工作,他早已安排满当:7月8日上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7月8日下午,检查经济适用房建设情况……
就这样,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注定”在忙碌中度过。
工作,为了工作,他从来都是这样义无反顾——
高烧39℃,输完液拔下针头,他依旧去办公室批阅文件;
脚痛风严重,睡觉连被子都不能盖,他依旧坚持拄着拐杖上班。每走一步,疼痛钻心……
妻子钟玲急了:“你就不能休息一下?”
他指着墙上的西藏地图说:“我的身后有千军万马,身上有千斤重担,我能不干吗?”
将军离世后,妻子钟玲对他的战友感叹:“你们每天看到的,是神采奕奕的将军,而我每天看到的,是累得连话都不想说的丈夫。”
忙碌,是郭毅力常年的生活节奏。犹如飞速旋转的陀螺,他奔波的脚步停不下来——
就连早上散步,他的路线都是特意设计的,“沿着这条路,他边走边检查布达拉宫广场一线的哨兵执勤”。
38年,让郭毅力“习惯”了高原缺氧的折磨,“习惯”了忍受痛风、心脏病、失眠等病痛。
一次晕倒后,他叮嘱身边工作人员:“往后注意观察我的脸色变化,在高原时间长了,对病痛反应很迟钝,身体报警了都不知道。”
郭毅力,人如其名,毅力超人——担任总队长、司令员5年间,他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行程达2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西藏警营哨所。
7月9日,他到双流新兵中转基地调研,身体明显不适。随行的同志关切地问:“司令,要不要去医院看看?”
像往日一样,他依旧没放心上:“没多大的事,休息一会儿就好了。”
他很自信——过去38年高原生涯,他一次次在生命的边缘“舞蹈”,一次次战胜了病魔。
但这一次,他没能挺过去……
那天,牙医牟雁东打来电话:“郭司令,你啥时来补牙?”
他有些不好意思:“过几天忙完就去,这次肯定不失约。”
谁能想到:将军嘴里的那颗坏牙,断断续续治了2年多还没“完工”。半年前假牙就做好了,牟雁东催了六七次,可他忙得没有时间去。妻子钟玲说,“牙疼时,他就强忍着,没法咬硬东西,经常泡着汤吃囫囵饭”。
第二天,噩耗传来,牟雁东潸然泪下。
遗体告别仪式上,牟雁东前来为将军送行,他将那颗假牙放在花丛中,轻轻说:“郭司令,这颗牙我再也没机会给您补了……”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