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握手——
“戴着氧气瓶,我怎么面对我的兵”
听到司令员去世的噩耗,班长吴进第一反应,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清晰地记得,和将军最后一次握手的日子——2013年6月26日。
那一天,顶着风沙,将军来区域训练基地检查。吴进知道将军手上痛风,握手时,他“特别小心,只是轻轻握了一下”。
下部队,将军最喜欢和战士握手。看到战士手上有冻疮,他一定会叮嘱“以后要多用热水泡泡,擦擦油”。
同样不愿相信噩耗的,还有藏北无人区海拔5061米唐古拉哨所的官兵们。
2011年中秋节,将军去那里调研。考虑到哨所环境太艰苦,陪同干部马东俊建议带上氧气瓶。
将军一口拒绝:“戴着氧气瓶,我怎么面对我的兵?”
原计划待一天,他执意待了2天。临走时,他和官兵握别:“以后每年中秋节,我到这里和大家一起过!”
2012年中秋节,将军如约来了。
2013年中秋节,将军再也来不了了……
这一天,指导员刘军旺带着大家站在山坡上眺望,期盼将军那熟悉的身影能出现,期盼能再握握将军那温暖的手。
但是,将军永远来不了了!风雪中,这群坚强如铁的战士泪流满面,他们齐刷刷向着前方的盘山路敬了一个军礼——
在这条路上,将军和他们曾经一起巡逻执勤,曾经一起唱歌话家常,曾经一起扶着因肺水肿而牺牲的战友灵柩下山……
在将军心中,士兵的分量永远最重!
为自己的兵,坚强的将军流过泪——
2008年拉萨维稳处突,当得知战士胡雨牺牲时,他仰天长叹,泪水夺眶而出:“我对不起孩子的父母,他才19岁啊!”
后来,他利用到成都开会的间隙,驱车到偏僻山村,去看望胡雨父母。一进门,他紧紧握着胡雨父亲的手。那天下午,一位共和国将军,一位普通农民,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话题只有一个:他们曾经共同的“孩子”胡雨。
为了自己的兵,谦虚的将军“很高调”——
将军有个习惯:每次比武,谁射击打得好,他就会在靶纸上签名题字送给谁。那曲支队四级警士长宗雷对2年前那一幕记忆犹新:当时,他在120米距离利用车顶对人头靶射击,4发子弹打出了40环。坐在马扎上观战的郭司令,当场掏出笔,在靶纸上签下了“国之精英,敌之克星”。
“这张靶纸我专门拿到照相馆过了塑。”宗雷说:“这是我最珍贵的‘荣誉勋章’。”
将军在世,充满传奇;将军谢世,宛如悲歌。
7月13日,将军遗体告别仪式在成都举行。那一天,几百名退伍老兵从天南海北自发赶过来,为自己的将军送最后一程,敬最后一个军礼。
细雨霏霏,泪水涟涟。一位退伍老兵从重庆赶来,灵堂上失声痛哭。妻子钟玲问他姓名。他说:“我是郭司令带过的兵……”
此刻,士兵的眼泪,是对将军最大的认可。
![]() |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