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相聚——
“送给你,你这样的将军配这杆枪”
这是一次生死两隔的“相聚”——
7月14日,林周县卡优村附近9个自然村的藏族群众,从四面八方赶到村委会大院,观看西藏电视台播出的郭毅力司令员追悼会。
静谧月光下,人群中传来阵阵哭泣声。只见藏族老人尼玛旺堆拨开身前的人群,蹒跚走到电视机前,跪了下来:“陈亲(藏语恩人),你怎么走得这么突然……”
尼玛旺堆老人对将军感情为何如此深?故事要从两年前那一次偶遇说起。
那一天,尼玛旺堆老人患了肠梗塞,赶了几百里山路到武警总队医院。医院床位满了,尼玛旺堆老人坐在走廊里捂着肚子呻吟。
这一幕,恰巧被前来检查工作的将军看到。他走上前,关切地问:“爸啦(藏语阿爸),来看啥病?”得知情况,他协调医院临时腾出了床位,免费给尼玛旺堆老人治疗。
卡优村和附近的9个自然村只有一名赤脚医生,乡亲看病特别难。尼玛旺堆老人出院了,将军却将这事挂在心头。去年,他到林周县中队检查,绕了20多公里山路来到卡优村考察。一回去,他便向党委提议:帮村里建卫生所,总队医院负责对口培训6名医疗骨干。
就这样,将军和卡优村变成了“亲戚”。卫生所建成那天,他专门赶来剪彩。
“将军对藏族群众的感情,那是骨子里的。”藏族干部朗杰说。
那年冬天,将军与班戈县县委书记索朗扎巴相逢。围坐火塘,对饮青稞酒,两人彻夜畅谈。
“送给你,你这样的将军配这杆枪!”分别时,索朗扎巴将“传家宝”——当年他祖辈在红河谷抗击外国侵略者时缴获的一支枪,送给了他。
这支枪虽已锈蚀,可在将军眼中,它浓缩着历史,意味着使命,代表着藏族同胞对他的信赖。他将这支枪挂在了客厅里,同时将自己的客厅命名为“红河谷”。
郭毅力说:“我虽出生在四川雅安,可在那里只待了17年,在西藏却生活了38年,我的根已深深扎在这片土地上了。”
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有爱就是天堂。今年八一,拉萨儿童福利院的藏族孩子们,收到了郭爷爷提前为他们准备的礼物。
这一刻,孩子们并不知道,郭爷爷已永远离开了他们。这,是孩子们与将军的最后一次“相聚”。
![]() | ![]() |
相关专题 |
· 人物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