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正确理性看待基层干部

——“树立基层干部良好形象”研讨会发言摘登

2013年12月26日08:4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正确理性看待基层干部

  媒体看

  破解基层干部“50现象”

  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总编辑 贾立政

  我谈一谈基层干部“50现象”问题。我们时常听说,部分基层干部年龄到50岁左右时,因为上(升迁)不去、下(退出)不来,进而激情减弱,工作散漫,精神懈怠。我们把上述现象称之为基层干部“50现象”。

  《人民论坛》最近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基层干部“50现象”不是个例,各地普遍存在。我们进一步调研和采访发现,一些“50干部”心理落差极大,社会公众对基层干部“50现象”的危害怀有深深的担忧。

  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形成了几个初步看法。

  一、基层干部“50现象”是典型官本位的产物。在官本位不断强化和诱导下,职位升迁成了一些官员的最大追求,当“50干部”升迁无望时自然会有落寞和失望的感慨。

  二、基层干部“50现象”可以与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的“59、60现象”相类比,但是不同,这是制度完善过程中矛盾不断积累的体现。晋升无望、对政策不满等绝望心态,必然导致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结果。

  三、基层干部“50现象”的普遍存在要求我们必须严肃认识“一刀切”操作方法的重大缺陷。在我国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中,年龄与级别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发生错位,公务员的仕途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就此终结。对基层领导干部的年龄条件搞“一刀切”实际是一种懒政思维,对于管理工作危害很大。

  基层治理的成效不仅取决于领导干部个人的素质,也取决于他们日积月累的丰富工作经验,以及长期工作形成的群众认同和威信,将年龄要素绝对化不恰当。

  四、要以更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基层干部“50现象”。如果对基层干部“50现象”关注不足,可能影响到后来者的心态。现在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来基层,他们想方设法摆脱基层。有的干部直言,一旦官场面临竞争的瓶颈,他们就可能退出公务员队伍。这种心态的持续演进,可能会造成基层公务员人心不稳、基层执政能力下降、基层执政空心化。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相关专题
· 致敬基层好干部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