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语速很快,表情丰富,葛海英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普通的上海妇女。然而,听着她讲起检察官工作,特别是一件件接待信访的事,记者感觉到她不简单,因为,每个当事人都在她心中占据着最高位置。
采访中,她不时会说一句:“你把当事人放在什么位置,当事人就会把你放在什么位置。真心实意为民办事,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
11月16日,葛海英参加杨浦区人大代表选举,共有5000余个选民,她以3200张选票再次当选。下班回到家中,她情不自禁振臂一呼:“我当选啦!”但高兴之余,她思考更多的是怎样不辜负选民的期望。
东北汉子老于把她当朋友
家住哈尔滨的老于曾经是一家央企在上海分公司的经理,1998年分公司因经营不善造成很大损失,然而企业把损失责任都归于老于,向公安机关报案,老于因涉嫌合同诈骗两次被刑事拘留。老于在关押期间出逃受到通缉,后因证据不足被释放。后公安机关决定赔偿他1.4万元。
老于向杨浦区检察院提出控告,要求追究公安机关非法拘禁法律责任,提出了120万元的赔偿要求。检察院调查后发现老于的要求证据不足,决定不立案。随后的5年多,性格倔强的老于不断上访。
2010年初案件交办到葛海英手里时,葛海英感到首要的问题是稳定老于的情绪。为方便与居住在哈尔滨的老于联系,她把自己家里的电话、手机号等告诉他,还专门申请了一条开通国内长途的“工作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
要说服当事人,必须把事情的缘由搞清楚。葛海英细心调查发现,这家央企在报案时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老于提出的要求也不符合实际。葛海英奔波在老于和赔偿机关之间,她坚定信心:只要把老于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一定能解开这个死结。
不久老于因突发心脏病到上海住院治疗,葛海英多次前去探望,联系专家为他会诊;在老于支付医疗费困难无法出院时,葛海英当即垫付4000余元为他办理手续;出院后老于到杭州治病,葛海英利用双休日顶着烈日赶往探望。当满头大汗的葛海英出现在病床前,老于感动得流下眼泪:“你一声声于大哥叫我,是真心把我当亲人看待。你诚心我也诚意,我愿意配合你做工作。”
老于开始接受检察机关的解释,也对赔偿金额有了理性的认识。葛海英又奔波在公安机关、居委会,一笔笔核实发票计算出实际应该补偿的费用,并多次与赔偿机关协调。
让葛海英看到成功的曙光是一次在北京的全力争取。她原本去北京是向赔偿单位的上级机关汇报,到京后得知该机关已经听了汇报材料并经研究不准备赔付,葛海英一听急了,请求10分钟接待。随后,她连夜重新准备材料,言简意赅据理力争,打动了上级机关。
一起缠访5年之久的案件息诉罢访了。2010年中秋前夕,老于发来祝福短信,并向葛海英报喜孩子考上了大学。他已经视葛海英为朋友了。
![]() |
相关专题 |
· 致敬基层好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