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加强风险控制
建协作机制 跨市场监管
我国债券现货市场存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且存在参与机构割裂,银监会、证监会分头监管等问题。因此,建立国债期货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是管理市场风险的关键
与股票、债券相比,国债期货专业性更强,且杠杆较高。相对于股指期货,尽管其资金门槛都为50万元,但两者在合约设计、交割制度及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如国债期货的最低交易保证金仅为合约价值的3%,比股指期货低了很多,因此对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实战要求相对更高。
为了让国债期货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此次在产品设计上可谓“严阵以待”,不仅合约设计全面革新,在交割制度的设计上也处处体现出风控思路。
不过,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爆发,仍然引发了业内对国债期货上市初期的担忧。目前我国债券现货市场存在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市场,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收益率曲线,市场交易模式和规模上差异巨大,且存在参与机构割裂,银监会、证监会分头监管等问题。在此情况下,国债期货面临较为复杂的现货市场环境,因此,除产品和规则设计之外,如何在制度层面解决分割问题,建立国债期货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是管理市场风险的关键。
相较而言,股指期货“五位一体”跨市场监管协作机制建立在证监会系统内部,内部的沟通协调可以有效维护股票现货及期货市场的平稳安全运行,或可作为国债期货跨市场监管之借鉴。
“乌龙指事件主要系人为因素所致,从股指期货上市运行情况来看,期货公司内部风控较为严格,且交易软件都能够满足高频交易的需要。”刘奥南表示,不过,交易所仍要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风险、合约或资金流动性不足引起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制度不能放松。(谢 慧)
![]() |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