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贵州德江村官 群众管

2013年08月27日14:44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德江村官 群众管

  新闻延伸

  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基层,也涌现了大量的鲜活经验。

  如被称为群众利益“守夜人”、突发事件“预报员”的广东省委值班室党支部,报送的紧急信息多次获得省领导批示,2011年700多条次,2012年高达800多条次,为省领导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如辽宁省大连市开展的“城市家书”活动,以推进城市建设为宗旨,反映市民所想、政府所思,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

  又如广东省广州南华西街构建的“双向立体式”民意收集渠道网络,“双向”是指党员走出门,群众请进门,党员和群众之间实现良性的沟通和互动;“立体”是指民意收集渠道多类别、多层次,确保民意得到全面、准确、及时的收集,由于其具有相应的配套措施,使民意得到合理的整理,升华为科学的决策,取得了巨大成效。

  我省遵义市的创建农村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凡有人群的地方,凡有社会活动的地方,就有党的基层组织的服务,就有党的影响力……

  这些卓有成效的生动实践,一再阐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群众路线是党的重要“法宝”,在基层工作中实践群众路线,最好的途径莫过于真正给予群众话语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德江村官群众“管”这一基层实践,同样如此。

  记者手记

  探索干群沟通 民意表达的有效途径

  德江积极探索,搭建平台,建立健全群众“管”村官的系列体制机制。不唯“官意”看“民意”,给村干部戴上“紧箍咒”,让群众拥有参与本村事务管理更多、更广泛的发言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这种办法,让村干部增了不少压力,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村民自治,放大了农村基层群众的声音,找回乡亲心中的那杆秤,让乡亲们的意愿真正成为村干部的行为准则。

  在荆角乡采访时,我们并不知道村支书陈江即将调到新的岗位。可村里的何奶奶知道了,以为我们是去接陈江回乡里上班的干部。

  刚走进何奶奶家门,就听到有人在抽泣,原来,何奶奶已经知道陈江要调走的事情。

  “我把他当亲儿子看,他去乡里当官,我自然是高兴;但是离开他,我又有点舍不得,我准备了几个鸡蛋,你们能不能帮我转给他?。”

  何奶奶这通话,我们经常在电影或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却很少发现身边也有这样的人。

  陈江与当地村民建立的感情,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但群众对他的感情,是我们无法形容的。

  “我们之所以喜欢陈师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村里,经常与大家商量村里面的事,听得见我们的意见,不管是修路也好,发展产业也好,他都听。”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这样告诉我们。

  从这位老人家的话语中,我们听懂了他们心中对村干部的要求,也明白了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村干部。

  当我们党再次重申、重叙、重塑党群干群之间的舟水之喻、鱼水之谊、血肉之情时,走近德江的“村官”和当地的群众,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德江的“村官”群众“管”,就是群众路线在农村一线的深动实践。(文 杨森 记者 欧阳海南 图文 文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