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6月6-7日,中共中央编译局派学者代表参加由欧洲议会左翼政党联盟——欧洲联合左派-北欧绿色左派、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以及国际通讯组织联合举办的“21世纪的中国:当今与未来”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召开。
来自英国、意大利、匈牙利、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南非、中国等国家的近10位共产主义政党领导人、近50位欧洲议会议员以及学者参加研讨会。欧洲联合左派-北欧绿色左派主席加比·齐默(Gabbi Zimmer),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代表让-克洛德·德洛耐(Jean-Claude Delaunay),我局学者代表团团长、中央编译局海外理论信息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赖海榕致开幕辞。
欧洲联合左派-北欧绿色左派主席加比·齐默在致辞中介绍了欧洲联合左派-北欧绿色左派在欧洲议会所秉承的思想与宗旨。她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态势。目前建立在自由主义和完全私有化基础上的欧洲发展模式面临着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福利削减、全球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欧洲联合左派-北欧绿色左派希望与中国开展讨论与对话,寻求21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赖海榕在开幕式致辞中简要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并指出十八大之后,世界更为关注中国的发展。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等领域的挑战。
在研讨会上,来自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人以及相关负责人就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作主题发言。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得到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引起世界瞩目,中国在国际舞台以及国际关系中日益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中国并未改变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结合自身实际而制定的社会主义发展路线。中国的崛起不仅有利于中国人民,而且有利于世界各国的发展。
随后,研讨会分别就当今中国与世界:从单极化到多极化世界、中国与国际经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中国政治改革四个主题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中央编译局赖海榕、包雅均、彭萍萍、冯瑾同志分别就中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多极世界中中国的国际定位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等议题作主题发言,并在各自专业领域介绍了党的十八大精神。
在回答提问环节,与会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民主和社会发展、中国与美国以及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关系等问题与我局学者展开讨论。
通过对新世纪以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深入探讨,本次会议加深了西方左翼团体组织及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解,同时也加深了我们对西方左翼组织如何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