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2012,十大文化事件呈现活力中国

2012年12月2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青年晋剧团为农民表演折子戏《打金枝》。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演出剧照。
  资料图片

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报道。
  资料图片

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现场。
  李宗宪摄

现实在憧憬中悄然前行,历史却在回顾中彰显意义。在梳理2012中国文化大事时,我们越发深切地感到:2012年注定要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党的十八大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到历时近十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完成阶段性任务,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初步建成惠及13亿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进口大片配额增加到《中国好声音》风靡全国……中国文化前进的脚步越发铿锵、方向越发明确、活力越发旺盛。

这十件大事也许只是中国文化的十个侧面,但当十个侧面组合在一起时,一个自信、开放,富有创造活力的文化大国的形象便更立体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80多年前,面对内忧外患的国家局势,鲁迅曾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他期许“中国的脊梁”为国奋斗。

10多年前,当国际上某些人以“山寨大国”揶揄中国时,许多人问:“中国人失去创造力了吗?”他们期望中国人拿出属于自己的佳作。

今天的现实证明:中国人既没有失去自信,也没有失去创造力。在代表最高水准的国际文艺奖项上,中国人不再缺席。在代表最普罗大众的流行文化里,中国人风生水起。在中外文化的激烈竞争中,中国人拥有一席之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十件大事充分说明:中国文化的绚烂之花只能靠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带着美好的希望再出发,中国文化,路正长…… 

——编  者

1. 十八大全面部署文化强国建设

【声音】“把握文化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向文化强国不断迈进。”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赵  实  

【点评】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文化软实力显然与庞大的经济体量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匹配。实现由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转变已经成为迫切任务。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为中国文化的未来规划蓝图。

十八大报告从宏观理念到具体领域,对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深化和部署。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内涵之一,鼓励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交流,鼓励自由发挥自由创新,有利于持续激发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产品。十八大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写进报告,提出“三个倡导”,进一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报告还提出“全面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方面,这些都将进一步提升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中国当代文化在世界的地位,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

下一页
(责编:吴思瑶(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