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8. 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
【声音】“我主演的电影,比如《龙须沟》、《烈火中永生》等,之所以大家会记忆深刻,就是因为我们真正深入到每个具体环境和具体人物中,真正反映了当时的实际生活,才能那么感人至深。”
——表演艺术家 于 蓝
【点评】 1942年初夏,正在延安鲁艺学习的于蓝意外地聆听到了毛泽东的一次即兴发言,那时延安文艺座谈会刚结束不久,毛泽东说:“……你们现在学习的地方是小鲁艺,还有一个大鲁艺,还要到大鲁艺去学习。大鲁艺就是工农兵群众的生活和斗争,广大的劳动人民就是大鲁艺的老师……”这段讲话深深地刻进了时年22岁的于蓝心中,此后她漫长而精彩的演艺生涯正是对此的生动诠释。
70年过去了,为什么人们还会想起那个夏天回荡在延安窑洞前的那篇讲话?概而言之,讲话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的观点直到今天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历史的另一种表现方式的文艺,离不开人民这一主体。关心人民的命运、反映人民的创造、表现人民的生活、刻画人民的精神,是一切不朽之作的基本要素,也是一切进步文艺的基本特征。文艺和政治一样关注“人”这一历史的主体,作为人的集合的人民,自然是文艺关注和表现的对象。“以人民为核心的文艺”体现了对人以及人民的高度尊重,“为人民而歌”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9. 进口片促使中国电影重新洗牌
【声音】“市场开放这一天是迟早要到来的,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才是常态。”
——乐视影业CEO 张 昭
【点评】 2012年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格局出现了巨大的调整,而种种调整的出现,归根溯源都指向年初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
依据中美双方达成的这则协议,中国每年引进的进口分账大片的数量由20部增加至34部,这一改变不仅使国产电影市场份额跌破了保持多年的50%以上水平,也使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和审美趣味发生了改变。在市场杠杆的调节作用下,涌入电影产业的资本投资策略随之发生了变化,制片、发行、放映等环节的利益分配出现调整,国产大片与高票房的绑定联系被打断,波动的市场大盘里,既有大面积存在的亏损,也有一跃而起的“黑马”,产业和市场的真实健康状况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袒露在人们面前。
增加的14部进口分账大片究竟是入室之“狼”还是杀进沙丁鱼群的那尾“鲶鱼”,这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将随着产业发展的进程逐渐水落石出。但不管怎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必将越来越高,文化市场开放这一天也迟早会到来。有激烈者说,中国电影从业者的那份娇气恰恰是被“保护”出来的,在这场来势汹汹的大浪中,谁会笑到最后,谁就是传说中的那位“真英雄”。
10. 多部门联手治理文物拍卖市场乱象
【声音】“文物本身的价值主要不是经济价值,而是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文物保护专家 谢辰生
【点评】 鉴宝类节目走红荧屏、知假拍假事件层出不穷、一些文物鉴定假专家招摇撞骗、文物造假地图……文物拍卖市场的乱象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2012年,国家文物局罕见的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的意见》以及新修订的《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等多方利剑,志在斩断相关利益链条。
“不收藏文物,不买卖文物,不违规占用文物及资料,不以文物、博物馆职业身份牟取私利”——这曾经是老一辈文博工作者人人皆知的处世原则。如果公众信任的专家都成为利益链条的组成部分,我们又如何奢望文物市场中的逐利者会自觉地守法经营?
据统计,目前有17个电台、电视台共开办20档鉴宝类栏目,其中有个别节目过分关注文物经济价值,宣扬错误投资收藏理念,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与过去不允许文物专家参与文物鉴定类节目不同,国家文物局此次号召各类文博单位,积极参与此类电视节目制作,为相关文物的遴选、文物价值认知、文物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等方面提供帮助。
撰稿:张 贺 杨雪梅 陈 原 刘 阳 王 珏
视觉统筹:蔡华伟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