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2012,十大文化事件呈现活力中国

2012年12月2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 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

【声音】“体制改革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  顾  欣  

【点评】  在党的十八大期间举行的“文化体制改革情况”记者招待会上,中宣部有关负责人宣布,各部门已经基本完成中央确立的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注销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法人6900多家,核销事业编制近30万个。

文化体制改革是我国多年来一直面临的重要任务,由于体制的束缚,无论是创造的活力,还是经营的积极性,都无法得到大能量的释放,尤其是各文化单位性质归属的模糊,既严重妨碍了经营性文化的市场化,也不能有效保障公益性的文化服务。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截至2012年9月10日,广电系统、新闻出版、文艺院团等已完成和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经过体制改革的洗礼,我国的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期,佳作迭出,活力倍增,管理创新,总体质量明显提高。以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为例,作为文化系统首批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直接转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中央文化企业,自2009年成立后,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文化企业三十强”,2010年总收入首次超亿元,2011年实现演出场次316场,总收入突破两亿元,其中演出主营收入近8000万元,而且已有5台剧目获得国家大奖。“体制改革是我们的唯一出路!”董事长兼总经理顾欣说。

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声音】“这是个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民生工程。”

——苏州市吴江区文化中心主任  沈泉生  

【点评】  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我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所有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电影800万场次,观众超过18亿人次,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了99%的行政村,截至2012年底,文化共享工程累计服务群众已达12亿人次。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已建成60万家农家书屋,基本覆盖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目标。

在我国,近些年不但大量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音乐厅纷纷落成,而且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已经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也都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这一系列成就标志着一个覆盖城乡、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成,基层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在我国这样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能在短时间内初步建成是一个辉煌的成就。

上一页下一页
(责编:吴思瑶(实习)、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