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鄉鎮村,雲南玉溪,團員隊伍建設,團干部隊伍建設,提高團員素質,提高團干部素質,打造學習型隊伍, 青年學習園地
學習始終是共青團的一面旗幟,也是共青團的重要任務。這是共青團組織的性質和特點所決定的。團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團組織要不斷增強學習能力,努力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樹立“學習、學習、再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構筑終身教育體系,這不僅是一個國家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的迫切需要,也是共青團當今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背景與起因
團員是團的主體,團支部是共青團的最基層組織,是連接團員和上級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當前,有部分青年和個別支部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村團干部大多由村上其他干部兼任,他們中有些人本身對團的工作不太熟悉加之學歷不高,有時對團的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團的工作開展難。
2、部分農村團員青年思想覺悟低,要麼在家啃老,要麼游手好閑不務正業﹔機關部分團員青年安於現狀,得過且過,沒有活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價值。
3、對學習氛圍的營造不夠,學習陣地、方式單一,獲取知識的途徑較少。
二、主要做法
1、團干部要做好學習的領頭雁。團干部要在建設學習型團組織中率先垂范、帶頭學習,通過深學政治理論,精學本職業務,勤學修身知識,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中增強服務團員青年的能力,適應新時期對團干部的新要求。主要採取老師教學與自學結合的方式。一是:由十街鄉團委副書記任老師,根據各村團干部不同的任職年限、不同的學歷,不同的時間依托文化站農文網學校開展“一對一,每月一小時學習”開展多層次、多方位的團務知識培訓工程,這一做法使各團干部可以針對自身情況選擇學習,隨到隨學,進一步提高團干部個人的綜合素質。二是:各村團干部年初要制定詳細的自學計劃,每季度要向團組織匯報學習筆記、學習成效等情況,並將其納入年度考核、評先選優,確保學習成效。
2、全面整合資源,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創新學習。
擁有龐大、豐富的、可資利用的學習資源是學習型團組織創建的必備條件。在創建過程中,十街鄉團委通過挖掘、發揮已有的學習資源,結合實際並創造了多種陣地資源供青年所用,拓展了青年學習資源利用的空間。一是:整合人力資源。十街鄉團委組建成立了"十街鄉青年文體管理委員會"。根據各青年團員專長,以“一人帶一隊”的形式經過學習、培訓,成立了舞蹈隊、籃球隊、花燈隊、青年科技學習隊等,很多青年職工、農村青年都加入了團隊,並協調聘請了縣文聯、縣農業局老師作為學習團隊的顧問和導師,不定期的學習管理、技能等方面的課程,通過開展“唱紅歌,跟黨走”文藝晚會、卡拉OK大獎賽、舉辦青年科技論壇、“中國夢”演講比賽等活動加強了知識積累,增進了團員青年的相互了解和情感交流,豐富了青年們的文化生活。二是:整合陣地資源。與黨員活動室整合建成了"青年之家",成為青年活動園地,設有棋類、羽毛球類、乒乓球類等項目。利用活動室開展各類文體活動增強青年體質,加強青年凝聚力。三是整合圖書資源。與文化站農家書屋整合建成“青年學習園地”,十街鄉大部分團總支書記都兼任農家書屋管理員,資源整合有效發揮了農家書屋圖書資源的優勢,通過開展“讀書學習月”、“一站到底”、“好書我推薦”等綜合知識競賽、學習活動,實現了圖書資源的流傳和學習功能最大化,營造了濃厚的讀書氛圍,也挖掘了一大批有激情、有潛力、有才華的青年團員。四是整合網絡資源。以文化站農文網培訓學校整合,打造網上學習平台,用新的形式吸引青年,發揮了現實學習與虛擬陣地的雙重作用。
三、主要成效和評價
1、提高團干部思想政治素養和團務水平﹔凝聚了人心,服務了青年,夯實了團建基礎,真正發揮了"黨的助手和后備軍"的作用,得到了領導的好評,贏得了青年團員的支持,為十街鄉新農村建設貢獻了力量。
2、以團組織為紐帶的農業技術學習,使團員青年投身烤煙、蔬菜產業發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帶動了周邊200多戶種植戶走上了產業富民道路,實現了“青年引路典型帶動”的團建工作模式。
四、啟示
一是創建學習型團組織的理念不夠深入。村級團建基礎差,絕大多數青年都進城務工,團隊學習理念很難實現﹔二是要因地制宜,不斷探索創新學習方式方法﹔三是要從青年迫切需求出發,加大對農業知識的學習,選樹好帶頭致富青年,為團員青年發展產業辦實事解難題,才能增強新時期團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創建學習型組織對於農村團組織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時代課題,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也將是一個需要付出艱辛努力的系統工程。今后我鄉將積極總結經驗,尋找不足,在上級團委的領導下,用建設的理念扎扎實實地推進,以創新的精神積極主動地探索實踐,為我鄉的農村現代化建設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