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新农村贡献青春才华
如何看待大学生村官的“跳板”思想 (4)
本期“特别策划”编辑/赵力群 宋东泽
2011年12月31日14: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手机点评 纠错 | ![]() |
“跳板”思想是对村官职业的误解
王招凯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学生当村官,就是把村官当成了“跳板”。
首先,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以及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的误解。从2006年,国家就开始以北京市作为全国试点,实施让大学生走入农村,服务基层的战略。一方面是新的发展形势下要求农村要注入新的活力,运用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形成新的模式,从而调整和改变农村的发展结构,使其能够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活力、有思想,正是农村发展所需求的这种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政策也是为了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正是这种双向的需求,所以,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一批批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怀揣梦想、鼓足干劲被选聘到了农村,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工作经历。这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并不都是没找到工作才勉强来到农村,想着利用村官经历作为缓冲期然后再跳出去;并不都是怀揣镀金的打算,为了增加基层工作经历,把农村当“跳板”而在坚持。这群人中不乏放弃了高收入、高待遇的工作而来农村服务,想为农村干点事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本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想回到农村贡献力量,建设家园。
其次,国家每年都要选聘一大批大学生到基层服务,这么大的输入量与农村有限的接纳或者说留任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所以从这方面考虑,大学生村官的数目每年保持了相对的动态平衡,而大部分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就要面临再就业的局面。因此,近几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出路的优惠政策,比如考研加分,拿出一定比列的基层部门事业编和公务员岗位专门招录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等等,都为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指明了方向。所以,那些认为大学生只是把村官当成“跳板”的观点又是缺乏实际考虑和调查根据的。
我选择当大学生村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是2008年6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在担任大学生村官之前,我已经陆续被三家企业录用,做的都是跟我本专业相关的软件开发类岗位。后来从学院张贴的就业信息中得知北京市在招录大学生村官,我就报了名。一是四年的学生干部经历给了我很多锻炼,也让我对组织、管理、行政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就我的理解来说跟学生干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个是老师的助理,一个是村干部的助理。二是,我是从苏北农村小镇走出来的大学生,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和一定的了解,到基层工作有种回家的感觉,会很亲切。第三,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觉得到基层锻炼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财富。我很爱看关于以前知青下乡之类的影视剧,很佩服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高尚的闪光点,而这些优秀品质很多都是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可能缺乏的,但又是影响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选择村官这个职业,对我来说,与其说是追求和挑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决心。因为任何一种职业,当你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以坚定的决心去从事和坚持时,它就变成了一种事业,一种追求。
(作者为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东坨村党支部副书记)
把村官当“跳板”是对职业的侮辱
尹兵
最近,很多人在热议大学生村官如何对待“跳板”思想这个话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把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当“跳板”的话,那就是对这个职业的侮辱。
把工作当成“跳板”的人不配拥有工作。因为没有任何一样工作能够满足他们,他们也不会做好任何一样工作,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想过怎么去做好现在的工作。每天只知道在“跳板”上仰头抱怨,那他永远也实现不了他所翘首期盼的目标。
所以,请还在把工作当成“跳板”的人认真思考一下,认真选择一下,别耽误了自己的人生,也别耽误了别人的幸福。
“跳板”这个词是对一个职业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只是笔者拙见。但如果把自己的工作永远当成“跳板”的话,永远只会看着天上的绳索,从来不会注意通向前方的路;永远只会思考触碰绳索的方法,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如果说把职业当成“跳板”是对这份职业的侮辱的话,那么把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当成“跳板”的人,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
大学生村官走出校园来到农村,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而来,是为新农村的建设而来,是为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生活而来,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来的。这是一个需要奉献而又充满风险的职业,这是一个崇高而又工作在基层的职业,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就没必要再干下去。否则,误人误己。
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努力去奋斗,不应该整日抱怨不停,更不应该终日去想三年后怎么办,而从来不去想三年里应该怎么做,现在应该干些什么。记得一位网友曾经说过,“国家养了我们三年,如果在这三年里还没有学会生存的技能,这只是我们自己的错。”这是对抱怨的一种回复,也是对没有勇气面对三年后美好生活的人的最好答复。
三年后会怎样?这个答案只有时间能告诉你。而如果三年里这个问题一直充斥着你的大脑,我可以告诉你结论:三年后你会死亡。不是肉体,而是精神。
前些天,我接到一个消息:大学期间我一直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去世了。一位非常开朗、非常健康、非常善良的老师带着自己还没描绘完的色彩走了。走之前还与病魔努力地抗争着,心态还是那么的平和、快乐。说实话,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原来的想法:活在当下,做在当下,爱在当下。不要为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而后悔,不要为明天一束可能不属于你的阳光而一直抱怨,那样你就错过了今天所有的阳光。做好今天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吧!
三年,只要你学,就会有很多东西可学;只要你做,就会有许多事情可做。三年,只要你踏实地付出,就不会后悔。至于三年后,如果你不在农村了,那阳光还是属于你的,并且相信,那时的你会知道哪一束阳光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灿烂。
(作者为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河东村大学生村官)
【1】 【2】 【3】 【4】 【5】 【6】
(责编:杨媚)
王招凯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大学生当村官,就是把村官当成了“跳板”。
首先,我觉得这种说法是对大学生村官这个群体以及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的误解。从2006年,国家就开始以北京市作为全国试点,实施让大学生走入农村,服务基层的战略。一方面是新的发展形势下要求农村要注入新的活力,运用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术,形成新的模式,从而调整和改变农村的发展结构,使其能够顺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活力、有思想,正是农村发展所需求的这种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政策也是为了解决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正是这种双向的需求,所以,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一批批的优秀高校毕业生怀揣梦想、鼓足干劲被选聘到了农村,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工作经历。这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并不都是没找到工作才勉强来到农村,想着利用村官经历作为缓冲期然后再跳出去;并不都是怀揣镀金的打算,为了增加基层工作经历,把农村当“跳板”而在坚持。这群人中不乏放弃了高收入、高待遇的工作而来农村服务,想为农村干点事的人,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本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想回到农村贡献力量,建设家园。
其次,国家每年都要选聘一大批大学生到基层服务,这么大的输入量与农村有限的接纳或者说留任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对比,所以从这方面考虑,大学生村官的数目每年保持了相对的动态平衡,而大部分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就要面临再就业的局面。因此,近几年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针对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的出路的优惠政策,比如考研加分,拿出一定比列的基层部门事业编和公务员岗位专门招录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等等,都为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指明了方向。所以,那些认为大学生只是把村官当成“跳板”的观点又是缺乏实际考虑和调查根据的。
我选择当大学生村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是2008年6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毕业的。在担任大学生村官之前,我已经陆续被三家企业录用,做的都是跟我本专业相关的软件开发类岗位。后来从学院张贴的就业信息中得知北京市在招录大学生村官,我就报了名。一是四年的学生干部经历给了我很多锻炼,也让我对组织、管理、行政类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就我的理解来说跟学生干部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个是老师的助理,一个是村干部的助理。二是,我是从苏北农村小镇走出来的大学生,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和一定的了解,到基层工作有种回家的感觉,会很亲切。第三,作为一名年轻人,我觉得到基层锻炼是一种磨砺,更是一种财富。我很爱看关于以前知青下乡之类的影视剧,很佩服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高尚的闪光点,而这些优秀品质很多都是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可能缺乏的,但又是影响我们一生的宝贵财富。
选择村官这个职业,对我来说,与其说是追求和挑战,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和决心。因为任何一种职业,当你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以坚定的决心去从事和坚持时,它就变成了一种事业,一种追求。
(作者为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东坨村党支部副书记)
把村官当“跳板”是对职业的侮辱
尹兵
最近,很多人在热议大学生村官如何对待“跳板”思想这个话题,我想说的是,如果你把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当“跳板”的话,那就是对这个职业的侮辱。
把工作当成“跳板”的人不配拥有工作。因为没有任何一样工作能够满足他们,他们也不会做好任何一样工作,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想过怎么去做好现在的工作。每天只知道在“跳板”上仰头抱怨,那他永远也实现不了他所翘首期盼的目标。
所以,请还在把工作当成“跳板”的人认真思考一下,认真选择一下,别耽误了自己的人生,也别耽误了别人的幸福。
“跳板”这个词是对一个职业的侮辱,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只是笔者拙见。但如果把自己的工作永远当成“跳板”的话,永远只会看着天上的绳索,从来不会注意通向前方的路;永远只会思考触碰绳索的方法,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如果说把职业当成“跳板”是对这份职业的侮辱的话,那么把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业当成“跳板”的人,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不负责任。
大学生村官走出校园来到农村,是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而来,是为新农村的建设而来,是为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过上幸福生活而来,是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而来的。这是一个需要奉献而又充满风险的职业,这是一个崇高而又工作在基层的职业,如果没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就没必要再干下去。否则,误人误己。
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努力去奋斗,不应该整日抱怨不停,更不应该终日去想三年后怎么办,而从来不去想三年里应该怎么做,现在应该干些什么。记得一位网友曾经说过,“国家养了我们三年,如果在这三年里还没有学会生存的技能,这只是我们自己的错。”这是对抱怨的一种回复,也是对没有勇气面对三年后美好生活的人的最好答复。
三年后会怎样?这个答案只有时间能告诉你。而如果三年里这个问题一直充斥着你的大脑,我可以告诉你结论:三年后你会死亡。不是肉体,而是精神。
前些天,我接到一个消息:大学期间我一直非常尊敬的一位老师去世了。一位非常开朗、非常健康、非常善良的老师带着自己还没描绘完的色彩走了。走之前还与病魔努力地抗争着,心态还是那么的平和、快乐。说实话,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也更加坚定了我原来的想法:活在当下,做在当下,爱在当下。不要为还没来得及做的事情而后悔,不要为明天一束可能不属于你的阳光而一直抱怨,那样你就错过了今天所有的阳光。做好今天我们应该做好的事情吧!
三年,只要你学,就会有很多东西可学;只要你做,就会有许多事情可做。三年,只要你踏实地付出,就不会后悔。至于三年后,如果你不在农村了,那阳光还是属于你的,并且相信,那时的你会知道哪一束阳光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灿烂。
(作者为北京市怀柔区汤河口镇河东村大学生村官)
![]() | ![]() |
相关专题 |
· 大学生村官园地--十万大学生村官的网上家园 |
我要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