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专题报道>>北大荒辉煌六十年>>媒体聚焦

奏响时代最强的旋律——大气磅礴的北大荒精神 (3)

傅强
2007年08月07日16:48   来源:zzzzzz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四)

  在北大荒的博物馆里,有一个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浮雕,名叫“北大荒人颂”。作者是曾下乡到山河农场的北京知青杜飞。整个浮雕长28米,高8米,上面镌刻了198个人物,讲述了北大荒开发史上32个故事,被人们誉为“北大荒的清明上河图”。而贯穿这32个故事的核心是四个大字“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最高的精神境界,北大荒人的无私奉献不仅仅是创业者的奉献,而且还是继承者的奉献,他们庄严的誓言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在北大荒有个雁窝岛,那是八五三农场的一个分场,过去它三面环水,一面是飘垡甸子组成的“大酱缸”,当年开发这片肥沃的土地时历尽艰辛,岛上那三座墓碑就向人们讲述着北大荒人一代代前赴后继创业的悲壮故事。

  第一个是1958年转业军人罗海荣,当冰雪融化融化岛子交通断绝的时候,他在一次水上运油途中牺牲,年仅26岁,追悼会上,他的妻子泣不成声,行不成步,人们这时才知道她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为了照顾英雄的妻子,组织上把她送回四川老家,17年后,罗海荣的儿子又万里北上,来到雁窝岛,继承他父亲的事业。

  第二个是1959年的山东支边青年张德信,为了抢修机车,到百余里外的分场找到零件返回途中,被宝清河水吞没,当人们把他打捞上来的时候,他的怀里还紧紧抱着那个10多斤重的塔型齿轮。当时他年仅22岁。

  第三个是1969年从宁波下乡的女知青陈越玖,她来到北大荒后处处以罗海荣、张德信为榜样,干一行爱一行,1975年她不幸身患癌症,4月2日,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向党组织提出了唯一的请求:“转告党组织--一定把我的骨灰送回雁窝岛--我是北大荒人—”去世时,她年仅24岁。

  如今,陈越玖已经同罗海荣、张德信烈士一起,静静地长眠在雁窝岛的烈士陵园里,每年春天,她的墓碑旁都会绽放出象她的青春般艳丽的鲜花。

  老红军黄振荣,曾是冯玉祥将军的警卫员,1933年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一直跟着王震将军转战南北,南泥湾大生产时他是三五九旅的营长,在担任铁道兵三师代师长时,跟随王震将军来到了北大荒。他带领7000多名官兵,两年开荒51万亩,建起了八五二农场,还先后扩建了八五三农场和八五五农场,当他去世后人们为他更衣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他十个脚趾甲冻掉了9个。黄振荣来北大荒时,这里地无一垄,他去世后却为北大荒留下76万亩良田。

  李国富是一个传奇般的英雄。1948年10月10日,辽沈战役最残酷的塔山阻击战打响了,李国富率领全班战士浴血奋战了六天六夜,最后全班仅剩下他一人,战后,他所在的班被授予“塔山反击英雄班”他个人获“孤胆英雄”称号。此后,他苦战平津,横渡长江,剿匪两广,参军12年,立功11次。1958年,作为大尉参谋长的他放弃了优越条件,从广东来到北大荒,带起一个个连队,从一片荒原奔向另一片荒原,一干就是48年。2006年,老战士倒在了他所挚爱的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实践了他献身北大荒的诺言。

  今年83岁的徐一戎,50多年来矢志不渝地致力寒地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和教学,共写出318本总计230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及翻译资料和科技论著,足迹遍及垦区87个水稻种植农场和省内30多个市县,累计增效100多亿元。他成为垦区十万名科技人员中杰出代表。

  北大荒的一个普通女职工康金环,二十八年如一日,收养哈尔滨知识青年精神病患者李魁,感动了垦区内外,正为正直善良的北大荒人的典型代表,被评为全省的优秀共产党员。

  宁安农场的全国劳动模范孙俊福,16岁参加工作,在林业战线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他为了多栽树,管好树,和爱人带着孩子,整年在没有人烟的大山上造林。1989年6月正处造林抚育期,两口子早上上山去干活,窝棚里剩下痴呆的母亲和五岁的儿子林林,不曾想林林在棚外玩耍时被青蛇咬伤,等到晚上他俩回来时,小林林的一条腿全肿了。发疯般的孙俊福背起儿子冲下大山,等他们来到牡丹江市医院已是后半夜2点,终因咬伤时间过长,已无力救治,小林林终于闭上了他那双聪颖的眼睛,他来到这个世界只有五个年头,他的父母却在1480亩荒山秃岭上栽下了48万株树,为国家创造财富1600多万元!

  北大荒奉献的几代人啊!

  抚今忆昔,壮怀激烈。北大荒的开发建设,艰苦卓绝,惊世骇俗,气势雄浑,波澜壮阔。整整六十年过去了,无论是战争的硝烟,荒原的风雨,灾害的侵袭,内乱的冲击,都难以撼倒共产党人的光荣旗帜,都无法扼杀北大荒人的崇高精神!

  那是集体主义的精神,那是爱国主义的精神,那也是民族的精神,更是时代的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中,我们仍然需要艰苦奋斗,我们还要提倡无私奉献,永恒的事业需要永恒的精神!

  黑土地不朽,北大荒精神不朽!

  (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供稿)

【1】 【2】 【3】 

  
(责编:杨媚)

更多关于 北大荒 的新闻
· 托起农业“半壁江山”——黑龙江垦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纪实
· 北大荒出产了哪“三宝”?
· 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半个世纪的青春记忆
· 各时代青年英模聚会 象征共和国不灭的青春记忆
· 我们一同走过——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 50--80年代青年典型代表
· 构建北大荒和谐家园--黑龙江垦区社会事业发展纪实
· 杨华:一生只做两件事
· 隋凤富:树立“六民”理念  构建和谐垦区
· 黑龙江垦区去年种芸豆137万亩 出口量占全国30%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