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动态
|
领导活动
|
干部论坛
|
时代先锋
|
各项工作
|
党建
|
反腐
|
人事
|
公告
|
海外
|
外媒
|
综合
|
讣告
理论
|
评论
|
社区
|
论坛
|
访谈
|
视听
|
党史
|
资料
|
文献
|
纪念馆
|
党史今天
|
专题
|
周刊
|
图书
|
杂志
中国共产党新闻
>>
专题报道
>>
北大荒辉煌六十年
>>
媒体聚焦
奏响时代最强的旋律——大气磅礴的北大荒精神 (2)
傅强
2007年08月07日16:48 来源:
zzzzzz
奏响时代最强的旋律——大气磅礴的北大荒精神 (2)--专题报道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
(二)
作为中国500强企业中农业企业排名第一位的北大荒集团,有一个标识,那就是“黑土地上升腾着一轮绿色的太阳。”
黑土地那是北大荒特有的财富,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一般都在5%-8%,因此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绿色的太阳却是北大荒人新的创业观念,那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北大荒。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将勇于开拓的领域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既敢于激流勇进,也敢于潮头勇退,在创新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区。
1978年,当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大地的时候,北大荒人率先选择了改革之路,以敢于否定、善于扬弃、奋发进取的开拓精神,毅然向“大锅饭”、“铁饭碗”,告别,向僵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宣战,开始兴办“四到户、两自理”的家庭农场。
像当年挺进荒原一样,北大荒人开始向着一个陌生的领地进军。从建立独户和联户的家庭农场,到职工分户经营,生产费、生活费完全自理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1984年到1996年,垦区先后兴办了20多万个家庭农场,完成了垦区农业改革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1997年,九三分局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试点,拉开了农业改革第二个飞跃的序幕。由家庭承包阶段走向规范的、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新阶段,再次走在全国农垦系统农业改革的前列。北大荒人还开始了撤队建区改革。用三年的时间,把原来的2241个生产队全部撤消,集中设立了661个管理区。这项改革,压缩管理人员1.27万人,减少费用开支4.6亿元。
北大荒人不仅在改革上走在全国农垦的前列,他们更以积极奋进的精神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农业对外开放的禁区。
1978年,垦区在友谊农场五分场2队全套引进美国农业机械,建立了3万亩耕地的北方旱作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1980年,垦区以补偿贸易的形式,利用日本的外资引进全套的现代化机械设备,开发荒原30万亩,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国有农场—洪河农场;1981年,垦区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发300万亩项目,建成了二道河、鸭绿河、浓江等现代化农场。
2000年8月,这是一个值得北大荒自豪的日子,江泽民总书记在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陪同下视察了黑龙江垦区,并亲笔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对北大荒人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更是为垦区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何等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啊!在传统农业现代化的描述中,是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良种化等等,而今天,北大荒人勇于探索,提出新的“三化”的目标,那就是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农场城镇化。
垦区最初的工业是由一些小手工作坊起步的,自给、内向、粗放是它典型的三大特征。最先开拓产业化新区的是驰名中外的完达山乳业。2000年初,他们健步如飞,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重组方式,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对垦区内外28家乳品企业整合,日处理鲜奶能力达到2300吨,成为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其综合经济指标已进入全国乳品行业排名第6位,其中,奶粉市场占有率11.36%,位居同行业第三位,液体奶市场占有份额进入同行业前10强。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首批151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它的发展更体现了北大荒人勇于开拓的精神,它面对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以“振兴大豆,产业报国”为己任,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了由垦区到全省再扩展到全国的跨越式发展,使九三油脂的年加工能力由6万吨猛增到700万吨,相当于黑龙江省的大豆总产量。构建起了天津、大连、黑龙江三位一体、互为联动的市场战略体系, 成为国内油脂行业首屈一指的老大哥。
勇于开拓,有些需要进,有些需要停,有些还需要退,这同样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更需要科学求实的精神。
1991年,农垦总局下达禁垦令,停止垦荒,不仅停下来,而且要坚决果断地从许多领域退下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退耕还湿。五年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181.5万亩。
近几年来,垦区退耕还湿面积50万亩,新建扩建了14个湿地保护区,湿地总面积达407万亩,为全省之冠。水稻的大发展形成的千万亩水田,也使垦区三分之一的耕地成为新的人造湿地。
在精心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垦区以战略眼光加快健康安全食品的生产,建成绿色食品基地监测面积674万亩,绿色食品达到500个;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2000万亩;有机食品认证达40个;年加工生产绿色食品82万吨,实现增加值5、4亿元。2006年北大荒集团在北京举办绿色特色产品展销会,引起京城强烈的反响;2007年,20辆标有北大荒绿色食品的物流车队,纵贯半个中国,在上海展销绿色特色食品,震撼上海滩!
在绿色北大荒战略的指引下,垦区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国家的严格考核,黑龙江垦区九个分局全部进入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行列。
(三)
北大荒人向荒原的进军,一开始就是以集团式的规模出现的,靠着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形成强大的合力。顾全大局成为北大荒人的基本行为准则,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构成北大荒精神的基石。
开发北大荒,党和国家最初就定位在粮食生产上,因此,60年来,北大荒人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着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使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始终把粮食生产放在首位,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这一大局。
1960年,北大荒遭受前所未有的严重涝灾,年降雨量超过740毫米,农场的粮食已不能自给。为了完成上交国家商品粮任务,农垦人守着一堆堆粮食,自己却用野菜、豆秸、玉米秸、树皮等充饥,大批职工患浮肿病。曾有一位粮食保管员,日夜看管着粮仓,却不曾拿过一粒放在嘴里。终因长期食不果腹,饿晕在山一样的粮堆旁。这一年,职工们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在地里进行复收复打和拣粮活动。仅合江农垦局当年捡粮210多万公斤。全垦区职工的口粮标准降到了每人每月7.25公斤,家属5.5公斤。当年,却向国家交售了1.8亿公斤粮食,完成了3000万公斤大豆的出口任务。
2003年,非典肆虐,北京出现了疯狂的抢购狂潮,几乎所有大型超市的大米全部抢购一空!也许在这个时候,人们才清晰地认识到,对于我们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来说,粮食就是立国之本,就是稳定之源,就是民生根基。当中央向北大荒集团提出紧急调粮要求的时候,北大荒人顾全大局,在高度严密的组织下,全局迅速行动起来,几十条精米生产线昼夜加工,三天内向首都紧急运送三万吨大米,平抑了物价,维护了稳定的大局。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共和国的领导者才更深的感受到:一个大规模现代化的国家商品粮战略基地,在关键的时刻,调得动,拉得出,打得赢,这是多么重要!
2006年垦区粮食总产达到226亿斤,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超过200亿斤,商品率近90%。垦区用占黑龙江省五分之一的土地,生产出了占全省三分之一的粮食,其中商品量占到全省的二分之一。北大荒真正成为中华大粮仓。
顾全大局,有时需要作出牺牲,而八五七农场作出的牺牲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八五七,是垦区最好的农场之一,这里的两万人民经过四十年的艰苦奋斗,开垦出40万亩良田,1990年,他们生产粮豆7、5万吨,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场”的光荣称号。当洪水袭来的时候,12000多名职工和家属冲上了大堤,整整六天六夜,职工们充满自信地拼搏在大堤上,他们知道,从1966年修上这条长达40公里的大堤以来,还从未让洪水跨越过一步!
洪峰,洪峰!穆棱河百年未遇的特大洪峰终于出现了,每秒流量达到4870立方米!在这样强劲的洪峰冲击下,现有的河道容积已经难以支撑,势必造成垮坝决口!
穆兴东堤、西堤必须作出抉择,牺牲一面,保住另一面!
东堤外,有虎林县6个乡和一批农场的240万亩良田,15万人口;西堤外,是八五七农场的40万亩丰收在望的良田和2万人民。两弊相权取其轻,抗洪总指挥部忍痛下令:八五七农场职工必须迅速撤离大坝,炸坝分洪!
命令传来,八五七农场从场领导到职工全部惊呆了!在坝上拼死搏斗的干部群众吼了起来:“不,我们拼死拼活也能守住大坝,为什么要撤离!”一批青年红着眼冲上了大坝,要与大坝共存亡!
从建场到现在,八五七人始终和他们珍爱的土地生活在一起,如今,为了国家和大局,他们不得不毁掉自己亲手建起的家园。1991年7月31日夜,农场领导含着热泪一拳砸在地下:“炸坝!”刹那间,一亿多立方米的洪水从60多处缺口涌入了八五七的土地,40多万亩良田全部被淹,13500平方米的房屋倒塌,几千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6491万元。八五七成为一个孤岛,与外界隔绝十多天,而穆兴东堤内的240万良田和15万人民得救了!
罕见的洪水,罕见的灾情,罕见的壮举!
八五七人在严峻的考验面前,毅然选择了自我牺牲,把顾全大局的北大荒精神升华为共产主义精神!
【1】
【2】
【3】
(责编:杨媚)
更多关于
北大荒
的新闻
·
杨华:一生只做两件事
·
我们一同走过——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年英模纪事
·
50--80年代青年典型代表
·
隋凤富:树立“六民”理念 构建和谐垦区
·
黑龙江垦区去年种芸豆137万亩 出口量占全国30%
·
构建北大荒和谐家园--黑龙江垦区社会事业发展纪实
·
托起农业“半壁江山”——黑龙江垦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纪实
·
北大荒出产了哪“三宝”?
·
人民币上的女拖拉机手……半个世纪的青春记忆
·
各时代青年英模聚会 象征共和国不灭的青春记忆
最新评论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