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分享

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的歷史見証【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5年9月)

2015年09月25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九、國家對新疆的支持與幫助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新疆的發展,不斷加大對新疆的支持與幫助力度。60年來,國家對新疆的財政補助合計16918億元。在不同時期,國家和各兄弟省區市採取不同方式援建新疆,成為推動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動力。

  國家支持奠定新疆發展基礎。自治區成立至改革開放前,國家通過分配、調動和鼓勵內地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新疆工作,號召內地青壯年、城市知識青年、工人支援邊疆建設,鼓勵和安置復轉軍人留在新疆,鑄就了一代艱苦創業、扎根邊疆的建設者,為新疆的經濟社會發展、屯墾戍邊和國防安全做出了巨大貢獻。國家實施“核定收支,總額計算,多余上繳,不足補助,一年一定”以及提高民族地區財政預備費的設置比例、對民族貿易企業實行優惠政策等措施,通過設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特殊補助經費、民族地區補助費等各種專項資金,支持新疆加快發展。1955—1978年,國家累計補助新疆71.9億元。通過大量投資促進新疆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蘭新鐵路、克拉瑪依油田、塔裡木油田等重大基礎設施及工業項目。

  加大政策與資金支持力度。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在經濟、教育、科技、文化、醫療、生態、環保、金融等領域不斷加大對新疆的支持力度。1980—1988年實行年均遞增10%的核定包干基數的財政政策。1994年,國家實施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原有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補助和專項撥款政策全部保留。1995年開始實行過渡期轉移支付辦法,對少數民族地區專門增設政策性轉移支付內容。引導和鼓勵企業到新疆投資,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2005年,啟動對南疆四地州和兵團在南疆三個師的對口支援、重點扶持工作。2007年出台《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培養並輸送優秀人才。20世紀80年代,國家推動新疆與內地百余所高校實施協作計劃,招生規模由最初的800人擴大到目前的6800人。截至2014年,累計招收少數民族學生5.4萬人,為新疆培養輸送了本、專科畢業生2.1萬人。2000年啟動內地新疆高中班人才培養工程,累計招生7萬人,3.8萬余名學生已畢業,其中95%的畢業生升入內地發達省(市)區高校。2003年開始在區內城市開辦區內初中班,累計招生6.13萬人。2011年開辦內地新疆中職班,累計招生1.32萬人。內高班、內職班和協作計劃主要招收新疆農牧區少數民族學生,使其接受更好的教育。在內地20多個發達省(市)區的近600所學校就讀的新疆少數民族學生已達10萬余人。

  1996年,國家以選派援疆干部模式專門援助新疆發展,至2014年,共選派8批11000多名干部、人才到新疆工作。2004年啟動“博士服務團”選派工作,至2014年共選派11批81名博士到新疆工作。國家還實施了一系列人才培養政策:選派少數民族干部到中央國家機關和經濟相對發達地區挂職鍛煉,開辦內地高校新疆班、內地新疆高中班,實施“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和“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計劃,對民族地區高等學校和民族院校學位授權點的建設和研究生招生規模等給予特殊政策扶持等。

  新一輪對口援疆成效顯著。2010年3月,第一次全國對口援疆工作會議召開,中央決定全國19個省市以全覆蓋方式對口支援新疆12個地(州)的82個縣(市)以及兵團12個師。國家出台一系列特殊政策支持新疆發展:2015年1月1日起,新疆煤炭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確定為6%﹔將新疆確定為重要的國家級綜合能源基地,全面提升新疆能源資源的清潔、高效開發與轉化利用水平﹔對援疆干部和人才在管理權限與方式、選派與輪換等8方面做出具體規定﹔對屬於《新疆困難地區重點鼓勵發展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試行)》的企業實行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政策﹔對喀什、霍爾果斯兩個經濟開發區提出10個方面的扶持政策﹔對新疆12個產業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等。

  2010—2014年國家對新疆的財政補助達到10616.5億元,為1955—2009年國家對新疆各項財政補助6301.5億元的1.68倍。截至2014年底,19個援疆省市共撥付援疆資金536億元,實施援疆項目4906個,圍繞城鄉居民住房改善、人才培養、就業、衛生、基層組織建設等實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使老百姓得到“看得到、摸得著”的實惠,大大提高了新疆科、教、文、衛、“三農”等領域的發展水平。依托援疆省市累計引進各類合作項目6482個,到位資金8277億元。

  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提出採取特殊的財政、投資、金融、人才等政策,重點支持南疆四地州,進一步促進新疆區域協調發展。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