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5年9月)
2015年09月25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四、改善民生造福各族人民
自治區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新疆各族人民充分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2010年以來,新疆持續加大民生建設和投入力度,連續6個“民生建設年”累計實施重點民生工程項目500余項,民生支出佔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70%以上,成為各族群眾得實惠最多、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
就業渠道不斷拓寬。2014年新疆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2%。2010—2014年,新增城鎮就業249.7萬人,年均增長50萬人。2010年,新疆建立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就業動態登記制度,截至2014年,幫助2.9萬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實現就業,累計消除零就業家庭2.6萬戶。2010—2014年,解決30.3萬名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少數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分別達88.6%和82.7%。2011年5月,基本解決2009年底前實名登記的7.5萬名未就業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問題,其中少數民族畢業生佔84.6%。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從2009年166萬人(次)增加到2014年285萬人(次),轉移就業獲得工資性收入和勞務收入累計566億元。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81元,是1980年的51.2倍,年均增長12.3%,比2009年增加9624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114元,是1980年的40.4倍,年均增長11.5%,比2009年增加4231元。城鎮和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持續下降,分別從2009年的36.3%、41.5%下降到2014年的31.3%、34.5%。
城鄉居住條件不斷改善。2004年啟動實施抗震安居工程,2010年以來啟動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和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到2014年累計超過480萬農牧民和207萬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喜遷新居,城鄉居民戶均擁有住房面積分別達到85平方米和105平方米。100%的城鎮和72%的農村住戶有供暖設施,城鎮供水普及率達96.3%,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8.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3%。城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4.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7平方米。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工程,使200多萬農牧民逐步享受到干淨、整潔的村容環境。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2010年以來,教育事業發展進入新的快速發展時期,近5年教育經費支出超過2500億元,2014年教育支出佔GDP比重提高到6.47%。全疆有各級各類學校9230所,在校學生473.48萬人,專任教師33.82萬人。2010—2014年,學前三年入園率由51%提高到72.4%﹔初中畢業生升高中比例由74%提高到9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由67%提高到84%﹔高考錄取率由64%提高到79%,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2%提高到31%, 與全國同步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76所,在校學生21.95萬人。
雙語教育全面發展。20世紀50年代起,新疆逐步為少數民族學生開設漢語課程,積極穩妥推進雙語教育。2014年,全區學前到高中階段接受雙語教育的學生達269.4萬人,各種模式雙語教育覆蓋面達100%。2010—2014年,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普及率由59%提高到89%。實踐証明,雙語教育進一步密切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提高了少數民族人口的就業能力。
逐步完善教育保障機制。與全國同步實行農村中小學“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城市中小學學雜費,實現義務教育全免費。在南疆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實行“三免一補”資助政策,南疆四地州實現14年免費教育。實施覆蓋36個縣及內初班所有學生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建立完善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體系,資助范圍擴大至海外新疆籍自費留學生,各族學生公平受教育的權利得到切實保障。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經過60年的發展,衛生資源總量持續增長,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健全。2010年以來,衛生事業作為重要的民生保障目標,投入不斷加大。2014年,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873所、衛生技術人員153417人﹔每千人擁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22張、執業(助理)醫師2.38人、注冊護士2.60人,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顯著提升。人口主要健康指標顯著改善。2010—2014年,嬰兒死亡率從26.58‰下降到21.65‰,孕產婦死亡率從43.41/10萬下降到39.27/10萬,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2.35歲。
社會保障水平逐步提高。2011年,新疆在全國率先建立統籌城鄉、覆蓋全民的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99.69%。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98.5%。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對職業人群全覆蓋。2014年,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總人次達到3348萬人次,比2009年增加1073萬人次,增長47%,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率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連續10年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由2009年的1338元提高到2014年的2298元,增幅位居全國前列。連續4年提高失業保險待遇水平,2014年月人均領取失業保險金761元。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人均年標准由2009年的120元提高到2014年的330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0元。
社會救助不斷加強。最低生活保障等生活救助制度全面建立。生活救助托底保障作用日益明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蓋城鄉,實現“應保盡保”。2009—2014年,城鎮和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補助水平分別從176元和68元,提高到329元和129元,各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水平增長1倍。農村五保供養標准從集中供養3036元/年、分散供養2280元/年,分別提高到集中供養6750元/年、分散供養4301元/年。2014年,有養老機構1726家,床位52183張,每千名老人擁有床位20.6張。80歲以上老人享受基本生活津貼和免費體檢。福利機構供養孤兒最低基本生活費由2009年360元/月提高到2014年900元/月。
扶貧開發成效顯著。20世紀90年代,國家實施“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期間新疆解決了132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2001—2010年,新疆解決了284萬人的溫飽問題,進入鞏固溫飽、發展致富的新階段。2011—2014年,針對南疆三地州(和田、喀什、克州)、邊境地區、貧困山區實施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4年間,僅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就達到100.8億元,執行扶貧項目1.2萬個,面向貧困人口開展扶貧培訓77.5萬人次,在1902個貧困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規劃,減少貧困人口139萬人,貧困地區農牧民生產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上一頁 | 下一頁 |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