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分享

新疆各民族平等團結發展的歷史見証【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5年9月)

2015年09月25日07: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五、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

  自治區成立以來,新疆始終高度重視文化建設,保護、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現代文化,不斷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力保障各族群眾享有平等的文化權益。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1955年,新疆僅有1個公共圖書館和36個文化館。1978年,建成1個博物館。2007年,國家支持新疆啟動公益性文化工程“東風工程”和“農家書屋工程”。2008年、2012年先后啟動惠及新疆廣大農村群眾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戶戶通工程。截至2014年,全區每個行政村都有農家書屋。2010年以來,國家、自治區累計投入資金15億元,實施“縣級文化館、圖書館修繕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鄉鎮綜合文化站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和戶戶通”等一系列基礎文化設施工程。截至2014年,建成117個文化館、107個公共圖書館、82個博物館(紀念館)和1147個文化站,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用戶共346萬戶,基本建成區、地、縣、鄉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新疆現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11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550處、文物藏品128894件(套)。“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石窟、蘇巴什佛寺遺址成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遺產。搜集、登記少數民族古籍11194冊(件),整理出版140種。66部少數民族古籍被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以維吾爾文和漢文分別翻譯、出版瀕於失傳的喀喇汗王朝鴻篇巨制《福樂智慧》和《突厥語大詞典》。2009年,啟動維吾爾族歷史文化保護工程——喀什市老城區危舊房改造。截至2014年,該項目獲得補助資金累計30億元,改造危舊房3.1萬戶。新疆現有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3項,分別是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瑪納斯、麥西萊甫﹔入選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項目分別有127項、293項﹔國家級、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分別有64位、459位。201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維吾爾木卡姆藝術保護條例》頒布實施,這是中國首個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省級地方單項立法。搜集維吾爾、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等民族民間長詩700余部。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哈薩克族阿依特斯、回族花兒、塔吉克族鷹舞、錫伯族西遷節等一批民族傳統文化瑰寶得到積極保護。

  文學藝術事業繁榮發展。自治區成立后,新疆民間文學、古典文學得到搜集、整理、翻譯、出版和研究,各民族作家、詩人、翻譯家、劇作家、表演藝術家和文學評論家迅速成長,逐步形成一支多民族的文學藝術創作、表演和研究隊伍。創作出雜技劇《你好,阿凡提》、話劇《大巴扎》、歌劇《艾力甫與賽乃姆》、音樂劇《冰山上的來客》、歌舞劇《情暖天山》、木卡姆樂舞《木卡姆的春天》等藝術精品。一批文學藝術作品獲國家“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金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文華獎”“荷花獎”“中國雜技金菊獎”“駿馬獎”“天山文藝獎”等國家和自治區級獎項。

  新聞出版事業穩步發展。2014年,公開發行報紙111種,其中少數民族文字報紙51種﹔發行期刊199種,其中少數民族文字期刊116種、外文3種。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4種文字出版的《新疆日報》是中國使用文種最多的省級機關報。《新疆經濟報》在中亞出版。《烏魯木齊晚報》(維吾爾文版)是中國第一張少數民族文字的晚報。《克孜勒蘇報》(柯爾克孜文版)是中國唯一的柯爾克孜文報紙。《察布查爾報》是世界僅有的錫伯文報紙。新疆現有13家出版社使用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錫伯6種語言文字出版圖書、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2010年以來,啟動《新疆文庫》、“新疆民族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維吾爾和哈薩克文《中國大百科全書》等重大出版項目。一批優秀出版物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國家級獎項。

  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發展迅速。2014年,新疆有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8座,廣播電視台92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66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6.48%、96.94%。新疆人民廣播電台現有維吾爾、漢、哈薩克、蒙古、柯爾克孜5種語言的12套廣播節目。新疆電視台現有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4種語言的12套電視節目。新疆人民廣播電台的節目全部通過“新疆新聞在線網”和“國際在線”網站向全球傳播。新疆廣播、電視先后在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蒙古、土耳其等國家播出。新疆電視台是全國播出頻道、語種最多的省級電視台,節目信號覆蓋自治區、國內省會城市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近5年,新疆年均譯制少數民族語言影視劇5500集左右,一批優秀廣播、電影、電視作品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新聞獎”“華表獎”等國家級獎項。

  新媒體快速發展。目前,新疆登記網站有近1.7萬家,網民數量達1140多萬,互聯網普及率近50%。2014年,自治區開通微信公眾平台“最后一公裡”,覆蓋全國所有省市區和幾十個國家地區,成為傳播新疆聲音、討論新疆議題的公共話語重要平台。由自治區、地、縣聯合打造的“零距離”網絡傳播大平台構建了對外傳播新體系。

  對外文化交流日趨活躍。先后派團赴美國、德國、日本、哈薩克斯坦、土耳其、利比亞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學術交流、文物展覽、文藝演出。在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美國注冊成立出版機構。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外文化展示周”、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交流品牌。

  體育事業不斷發展。1955年,新疆有各類體育場地425個,到2014年,增加到2.6萬余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舉辦了13屆自治區運動會、8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以及老年人運動會、殘疾人運動會等。農村體育蓬勃發展,建設村級“農牧民體育健身工程”7726個,豐富有趣的體育比賽和健身活動深受廣大農牧民的歡迎。截至2014年,共發掘、整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629個,維吾爾族傳統體育項目“達瓦孜”享譽世界。

  文化和體育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截至2014年,新疆建設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6家,自治區級、地級文化產業園區20個,自治區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76家。近年來,自治區努力探索體育職業化、市場化道路,引進、成立新疆天山雪豹足球、天山女子籃球等一批職業體育俱樂部。體育競賽與表演市場日趨活躍,環塔拉力賽、CBA籃球職業聯賽新疆區比賽保持較高市場化運作水平。培育以俱樂部為主體的體育健身市場和有特色的群眾體育品牌,以國際露營大會、國際沙漠徒步賽、冰雪和航空體育運動為代表的體育休閑市場不斷發展。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