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永葆人民公仆本色——再學高德榮

2014年12月26日12:52   來源:雲南日報

清廉 源於無私

一張老式三人沙發,幾根長條凳和幾隻小板凳,屋裡黑黢黢的,沒有衛生間。貢山縣城一套46平方米的老房子,副廳級官員高德榮一家四口住了20多年。

州裡曾多次要給老縣長分配一套大點兒的房子,但他拒絕得很堅決,連現金補貼也沒拿過。也不是不想住得好一點,他說:“想想老百姓還很貧困,想想孩子們受教育的條件還不是很好,想想獨龍江發展中的困難還不少。”

時代在變,他一身行頭30年沒變,一塊手表一戴30年,一件衣服一穿10年,還自詡為高德榮式“風格”。

老縣長不願多談家事。當記者提起家裡人對他的看法時,他就用“對家人是應該好一點”之類的話搪塞。但在家人眼中,他是“公家人”,沒怎麼管過家裡的事。

兒子高黎明考公務員3年才考上,當州領導的父親一點不幫忙。兒女結婚,他不僅不張羅,還明令婚禮不准大操大辦,不准以父母名義請客。高黎明和妻子去昆明拍婚紗照,明明知道父親也要去昆明開會,可知道父親的脾氣,愣是沒敢開口提搭車的事兒,隻好擠了一天長途汽車。

“公是公、私是私。”老縣長對此不以為然。

可有的時候,他卻忘了自己說的這句話。肖師傅回憶,有一次下鄉前,老縣長在車子前面搓著手不上車。后來,他一副拿定主意的樣子,對屋裡的老伴馬秀英喊:“老婆子,沒錢了,給拿點錢吧。”高德榮每次下鄉都惦記著那些困難戶的生計,他的工資,大半都“捐”給了貧困戶。

面對整天奔忙不歇腳的老縣長,親人們理解,也很挂念。今年國慶,女兒高迎春帶孩子去獨龍江看望父母,看著老父親在閑暇時與孫子逗鬧的場景,高迎春又忍不住流下淚來:“其實父親也很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倫之樂,只是他更牽挂鄉裡的百姓……”

這次回獨龍江,高迎春在家待了4天,還是沒能和父親吃上一頓飯。

學習心得

“他做人不失德、從政不失勤、為官不失廉,在任何情況下,都穩得住心神、管得住行為、守得住清白,在群眾心中樹立了崇高威望。”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記者陳鴻燕被老縣長的故事深深觸動了。中央電視台記者崔晨韜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老縣長對家人如此苛刻、甚至是不近人情,對群眾卻又如此親近和關懷,讓我非常震動。像他這樣一心為公、堅持原則的人,我確實還是第一次遇到。”

魅力 源於本真

約好早晨7點採訪,他准時出現,剛聊幾句,得知記者沒吃早點,立馬轉身吩咐家人去准備吃的:“不吃早點對身體不好,吃完再聊。”一句話叫人心暖。

對群眾,他真誠到純粹。有一次,老縣長拿著自己買的臘肉和米送到困難戶迪白家,還囑咐說:“這些東西是上級讓我送來的。”迪白給每人倒滿一碗水酒,老縣長一飲而盡。同行的怒江報記者王靖生問:“為啥不說沒吃午飯,喝不了酒?”老縣長答道:“他要是知道我們沒吃午飯,家裡就算有一隻雞,也會煮給我們吃。”

與他共事過的人都評價“老頭子又倔又真實”。他覺得對的一定會堅持,意見不合有時會“發飆”,可對事不對人,原則性很強。當縣長期間,有位即將提拔的干部被他公開批評,第二天縣委組織部長找到高德榮征求任免意見,他一聽就急了,反問:“怎麼就不能提拔?”

“老頭子是有點‘硌’,但是刀子嘴、豆腐心。”穩宜金說:“有時老縣長和我們吵得凶,但他回頭會主動找你開玩笑,有事沒事打通電話,或者約著一起吃早點、喝茶,那就是他表示友好了。”

對外來人才,他當作“寶貝”一樣看待。2004年12月,新招聘的16名教師和醫務人員必須趕在大雪封山之前進獨龍江。老縣長親自護送,並坐第一輛車為車隊開路。晚上,車隊在路邊露營,老縣長擔心滾石或突發雪崩,不停地繞著車隊走來走去查看情況,一夜沒睡。

記者多次見到過他真情流露的情景——當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貫通時,老縣長帶領獨龍族同胞把一束束上山採來的野杜鵑花插在建設者胸前,笑得像個孩子﹔在上月召開的怒江扶貧攻堅工作匯報會上,聽到有人說起獨龍族以前在深山裡過著猴子般的生活,現在終於過上了人的生活,他用手捂臉,淚流滿面。

“修身處世,一誠之外更無余事。”難怪人們形容他就像一架火塘溫暖照亮了身邊的人,就像一塊磁鐵把人都吸了過去。

學習心得

去年省委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了向高德榮同志學習活動。當前,一場學習“時代楷模”高德榮同志的熱潮又在廣泛掀起。省委宣傳部組織了高德榮同志先進事跡報告團在各地宣講,各地各部門組織專題學習,黨員領導干部聽報告、談體會、寫心得,對照標杆、查找差距。省政府辦公廳機關干部朱兆榮說:“作為一名普通的黨員干部,就是要像他一樣把自己的一輩子奉獻給雲南人民。”(記者 謝煒 左超 付雪暉 卜湘玲 張文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楊麗娜)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