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合作:澳門與內地聯系更趨緊密
“今年是澳門回歸15周年,我們希望繼續加強在珠三角的投資力度。”作為一名在內地投資10年之久的澳門商人,十月初五餅家(澳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藝良說,“十月初五”的成功離不開兩地合作,“這是澳門的品牌,也可以說是廣東江門的品牌。”
澳門回歸后,與內地經濟合作不斷加強。“中央非常重視推動澳門與內地展開全方位、多層次合作,這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筆。”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李剛介紹說。
自2003年10月以來CEPA及10個補充協議相繼簽署實施,從方方面面有力促進澳門發展。貨物貿易方面,自2006年起所有澳門原產的貨物,經制定原產地標准后,全面實施零關稅。服務貿易方面,內地對澳門在40多個領域採取了383項開放措施。貿易投資便利化方面,內地與澳門加強了貿易投資促進、通關便利化、知識產權保護等10個領域的合作。
“合作最為緊密、范圍最廣、力度最大的,莫過於粵澳合作。本著平等共贏、互惠互利的原則,深化粵澳合作已經成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重要支撐。”李剛表示,目前粵澳兩地合作機制運作順暢,橫琴合作開發呈現嶄新局面,中山翠亨新區、廣州南沙新區、江門大廣海灣區合作建設積極推進,粵澳跨境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此外,兩地還將通過CEPA的安排,率先基本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
2009年8月,國務院批復實施《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提出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區。經過粵澳共同努力,已取得初步成果:新區目前注冊登記澳門投資企業213家,投資總額1842億澳門元﹔橫琴粵澳合作產業園佔地5平方公裡,特區政府推薦33個項目進入產業園,已簽約和供地17個項目,總投資超過560億元人民幣。
在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方面,一批重要工程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工程完成后,從香港到珠海的車程隻需半小時,粵港澳三地將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此外,拱北口岸改擴建工程完成,澳門輕軌橫琴延伸線項目的准備工作也已啟動。粵澳新通道項目去年11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興建,並將實施新的通關模式。粵澳雙方還積極推進珠澳機場合作、口岸建設及通關便利化。12月18日,珠澳口岸將實行新的通關安排,實現24小時通關。
“澳門土地狹窄,發展空間有限。發展經濟必須‘走出去’,通過加強與內地合作打造一個‘澳門之外的澳門’,這對於保持繁榮穩定局面很有幫助。”李剛說。
擁抱世界:在大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對於與葡語國家有著傳統緊密聯系的澳門來說,建設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有助於發揮其獨特優勢。這個首先由澳門特區政府提出的構想從2003年起付諸實施,在“十二五”規劃的推動下不斷發展壯大。
2003年10月,由中國政府發起並主辦,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和東帝汶等7個葡語國家共同參與,由澳門特區政府承辦的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在澳門創立,並在澳門設立常設秘書處。在澳門特區政府支持和配合下,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迄今已舉辦四屆。
2013年6月,由中國政府倡議,國家開發銀行和澳門工商業發展基金共同發起成立“中國與葡語國家合作發展基金”,總規模為10億美元。基金專注於包括澳門在內的中國和葡語國家企業的投融資需求,以加強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鼓勵和擴大雙向投資。
近十余年來,中國與葡語國家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從最初的貿易額剛過100億美元,到2013年的逾1300億美元。澳門在促進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人士表示,中葡基金的成立與運作,將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以及澳門與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014年9月,第八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旅游部長會議在澳門召開,會議對擴大和提升中國旅游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促進亞太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等有著重要意義。澳門成功舉辦會議,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一國兩制”實踐的豐碩成果,提升了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美國傳統基金會發布的2014年度“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報告中,澳門被評為亞太地區第7位,在全球170多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9位。評論指出,這反映回歸后澳門對外經濟交往越來越緊密,透明度越來越高,國際地位不斷提升,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
據統計,至2013年底,澳門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達1894億澳門元,其中,2013年新增的外來直接投資361億澳門元,按年上升16%,主要是外資企業把盈利作再投資所致。
澳門回歸15年,高速發展的奇跡讓世人驚嘆。如今,澳門正處在歷史發展的新時期,美好前景令人鼓舞。“國家正處於一個波瀾壯闊的發展時代,澳門居民也分享了祖國日漸強盛的尊嚴和喜悅。”崔世安對澳門的未來充滿信心:國家好、澳門就好。澳門是國家的一分子,要努力將澳門與國家連在一起,才能真正發展好。(新華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劉歡 趙博 劉冬杰 參與採寫記者:劉暢 馬曉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