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
中國共產黨新聞>>領袖人物紀念館

經濟要發展 鐵路應先行——鄧小平與修建成渝鐵路

俞榮新

2014年08月13日13: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字號 】【留言】【論壇】【打印】【關閉

“修建成渝鐵路,我們軍隊要打頭陣”

考慮到修建成渝鐵路是在國民經濟尚待恢復和缺乏必要施工設備的困難條件下進行的,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在地方動員組織工作尚待開展之前,先抽調西南軍區部隊組成軍工筑路隊開始鐵路建設。對此,毛澤東表示:“甚為必要,望即著手布置進行。”

1950年5月,鄧小平在討論成渝鐵路有關問題的會議上強調指出:“修建成渝鐵路,我們軍隊要打頭陣。”6月15日,由西南軍區直屬部隊組成的軍工筑路第一總隊高舉“開路先鋒”的旗幟,開赴重慶九龍坡、油溪等工地,揭開了修建成渝鐵路的序幕。后來,西南軍區又從川東軍區、川南軍區、川北軍區、川西軍區和西康軍區各部隊總共抽調30174人,組成5個軍工筑路總隊。他們一手拿鎬,一手拿槍,既是修建成渝鐵路的主力軍,又是一支重要的護路武裝力量,保証了施工安全和施工進度。

此后,為解決修建成渝鐵路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也為促進西南地區失業人口的就業,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吸納四川各地的失業工人參加筑路。最初實行計日工資,每一標准工每日工資為8市斤大米。在各級工會和勞動部門的具體組織下,共有18000余名失業工人從各地投入筑路行列,重慶市游民收容所的1200名游民乞丐經過學習培訓后也參加了筑路工作。

抗美援朝開始后,各軍工筑路總隊於1950年11月底相繼歸還建制,工地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就更為突出。對此,西南軍政委員會又召開成渝鐵路沿線各行署、專署、縣人民政府負責人會議,決定由四川的4個行署負責動員、組織領導10萬民工接替部隊,按計件工資的辦法繼續修建成渝鐵路,並抽調大量地方干部參與筑路的組織領導工作。

“花錢少,事情辦得好”

1950年6月,鄧小平在成渝鐵路開工典禮致詞中說:“我們今天建設成渝鐵路,是在經濟與設備困難的條件下開始的。因此,人民對建設的希望是花錢少,事情辦得好。我們調出一部分部隊參加建筑,也是為著替人民少花一些錢,把鐵路建設起來。”

成渝鐵路線路總長505公裡,整個工程共需完成土石方4211.3萬立方米,需修筑隧道43座,修建大橋7座、中橋77座、小橋353座、涵渠1195座,架設電線7115.71公裡,建設各類房屋23萬平方米。當時,國家和地方的財政經濟都相當困難,鄧小平特別指示,西南各行各業要大力支援成渝鐵路建設,政府財政首先要保証成渝鐵路施工開支。1950年至1954年,成渝鐵路共由政府投資15583萬元,保証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按照黨中央確定的“就地取材”的原則,成渝鐵路在施工中盡量採用價廉的石料,減少使用鋼筋混凝土,除大中型橋梁必須使用鋼梁外,其余墩台、基礎以及中小型拱橋、涵洞都盡量利用沿線所產的石料。全線43座隧道中,1950年后新建的28座隧道的邊牆全為石砌,隧道拱圈有23座是石拱。全線共有石拱橋827座。這就大大節約了修路的材料費用。

成渝鐵路全線總造價為人民幣19014萬元,每公裡平均造價37.65萬元,是新中國成立后在丘陵地區建成的最省的鐵路。

(責編:張湘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