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12月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正式進駐重慶。鄧小平在西南局擴大會議上正式作出“興建成渝鐵路、造船修建碼頭”的重要決策。1950年1月2日,鄧小平在向中共中央報告重慶解放一個月后西南地區的情況和建設新西南的工作計劃時,特別指出建設新西南的第一步是修建成渝鐵路,經濟要發展,鐵路應先行。同年2月8日,在鄧小平的提議下,籌備中的西南軍政委員會作出一項重大決策,即“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幫助四川恢復經濟”。並派人赴北京向黨中央及鐵道部匯報有關成渝鐵路的修建計劃方案。
接到西南軍政委員會的報告后,周恩來親自審定,然后直呈毛澤東。當鄧小平進京向毛澤東請示時,毛澤東回答,你能說服我,我就鼎力相助,否則,就暫時擱置。鄧小平當時講了三點理由:第一,四川交通閉塞,政令不暢,古人雲“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不修鐵路,不利於四川的政令暢通。第二,重慶、成都是西南中心城市,如修鐵路,可以帶動四川乃至西南百業興旺,並向全國提供優質大米、豬肉、禽蛋和副食品,互通有無。第三,中國人還從未自行設計、自行施工修建鐵路,如果成渝鐵路率先修成,既可提高中國的國際聲望,也可使大大小小的工廠訂貨充足,加快工業發展。這三條理由讓毛澤東下定決心修建成渝鐵路。當時國家財政相當困難,黨中央為了西南人民,仍然決定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立即興建成渝鐵路,先期撥2000萬公斤小米工價作為啟動資金。
中共中央、政務院在批准修建成渝鐵路計劃方案時特別指示:“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鐵路。”為了貫徹執行好這個指示精神,西南軍政委員會立即決定:以原成渝鐵路工程局為基礎,組建重慶鐵路工程局(后改為西南鐵路工程局),趙健民為局長兼黨委書記,趙錫純為副局長,薩福均為副局長兼總工程師。與此同時,鄧小平還特別指示迅速抽調一批軍隊干部充實成渝鐵路各級領導班子,以加快各項准備工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