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5日08:55 來源:雲南網
阿納川街龍
滑石板村38戶人居住在一塊石頭上
川街“隕石坑”內鬆軟的紅土層極易流失
阿納川街龍股骨達到1.6米
恐龍谷一家三口
恐龍最早出現在約2.4億年前的三疊紀,滅亡於約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著名的侏羅紀位於三疊紀和白堊紀之間,是恐龍的鼎盛時期。
恐龍在地球上統治了一億多年的時間,但它們在6500萬年前很短的一段時間內突然滅絕了。恐龍滅絕的說法很多,目前學術界普遍認同的是“小行星撞擊說”。
要一窺侏羅紀恐龍帝國的盛況空前,就必須先到祿豐的世界恐龍谷。
祿豐世界恐龍谷是在1995年發現的那個恐龍大遺址上建立起來的,這裡的最大亮點是“祿豐恐龍大遺址館”,當年首先發現的那個剖面遺址就被完整地保護於館內。剖面長約130米,寬40多米,呈25度角傾斜,平均高度15米,露出剖面的恐龍化石大約有30多具。
“祿豐恐龍大遺址館”保存最多的是侏羅紀時期的恐龍化石,時間跨度約3600萬年,無論是恐龍化石的完整率、埋藏密度及種類、數量都堪稱世界之最。
祿豐龍生活在1.9億年前,是侏羅紀早期的素食恐龍,體長一般為5至10米。它經常游蕩在湖泊或沼澤岸邊,以茂密的細枝嫩葉為食,偶爾也會吞食一些易捉到的小昆虫。祿豐龍頭小、嘴尖,脖子長,據化石呈現的信息推測,祿豐龍活著的時候可以用后足站立和行走,尾巴拖在地上起平衡作用。在覓食或休息的時候,它也可以前肢著地。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