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25日08:55 來源:雲南網
探秘“隕石坑”
在雲南祿豐也同樣發現了一個隕石坑——川街隕石坑。
沿川街“隕石坑”一路向北,入眼的是裸露的山脊和大量紅土,一些區域幾乎見不到植被,偶爾見到孤零零的一兩株,裸露著根莖。環形山的邊緣都是懸崖峭壁,峭壁上有石洞,有的石洞面積偌大,目測可容納百人以上。當然,也有植被茂密的地方,這些區域大都遍布著村落、小溪、瀑布、人工湖。例如環形山中央的滑石板村就很奇妙,整個村子完全建立在一個傾斜的大石板上。
這個村子有38戶人家,據說已經在這裡住了幾百年,一種觀點就認為,當地岩石的形成是小行星撞擊時產生的巨大熱量熔化的岩漿凝固而成。楚雄旅游文化研究學者李應聰告訴記者,“隕石坑”內大約生活著2000多人,一些農戶採來的石頭有的猶如混凝土狀的焦岩,有明顯的碰撞燃燒過的痕跡。
隕石坑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天體撞擊形成的環形凹坑,較大的隕石坑又叫環形山,隕石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這一點非常符合川街“隕石坑”的特點(坑中央有一座幾乎與周圍山脊等高的山丘)﹔此外,地球上的隕石坑一般會形成撞擊湖,湖心會有一座小島。
而事實上,川街隕石坑一帶曾經也是一片大海汪洋,隕石坑裡的滑石板村、中山水庫片區曾發現大量古生物化石,一些當地人至今還能找到一些貝殼化石,有的紋理能夠辨認出是古生物的四肢。此后,川街隕石坑在喜瑪拉雅造山運動中逐漸升高,並略帶傾斜,於是湖水在南面找到了出路,經過千萬年的沖刷,終於切割出了一條長約2000米的深谷。湖水外泄后,隕石坑成為一個隱秘的世外桃源,這裡漸漸有了茂密的森林,在隕石坑內部還發現了古猿、瑪猛象以及若干年代以后的犀牛、虎豹等古生物化石。
李應聰還告訴記者,2008年四川科技大學的鐘行恕教授曾到訪祿豐世界恐龍谷,鐘教授考察川街隕石坑后認為,川街隕石坑周邊之所以沒有火山岩石,是“天地大沖撞時的冰隕石撞擊的”,鐘教授的一句話又再次引申了“隕石撞擊與恐龍滅絕”的內在聯系。
上一頁 | 下一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