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至10日,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本報記者 毛漫丁 攝
5月9日至10日,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省委書記王東明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委副書記、省長魏宏主持會議,省委副書記柯尊平出席。
會議分兩段進行。第一天進行現場參觀考察,4個參觀考察組分別深入江油市、安縣、廣漢市、中江縣、金堂縣,安岳縣、雁江區、仁壽縣、東坡區,犍為縣、南溪區、富順縣、威遠縣,大竹縣、鄰水縣、西充縣、射洪縣等17個縣(市、區),實地考察縣域經濟發展情況。第二天進行交流發言,雙流縣、米易縣、江陽區、蒼溪縣、夾江縣、宜賓縣、渠縣、平昌縣、石棉縣、金川縣、九龍縣、西昌市和省委農工委、省發改委、省經信委、住建廳、省旅游局、人行成都分行先后發言。交流發言后,王東明發表講話,肯定近年來我省縣域經濟發展取得的成績,對進一步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作再動員再部署。
王東明指出,我省有183個縣(市、區),是縣級行政區劃最多的省份,也是一個縣域差別大、縣域經濟欠發達的省份,縣域經濟是構建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格局的底部基礎,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主要戰場,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潛力巨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的重大意義,進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在當前形勢下,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充分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必須發揮比較優勢走特色發展之路,必須更加注重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始終把增進人民福祉作為根本目的。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統籌兼顧、重點突破,以富民強縣為目標,以工業強縣、產業興縣為路徑,以城鄉統籌、三產融合為抓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大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
王東明指出,縣域經濟發展首先是產業的發展。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推進錯位發展、特色發展。
要以實現農民增收致富為核心目標,毫不放鬆地抓好農業發展。高度重視糧食生產,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積極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突出綠色、生態、安全,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著力提高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
要堅持工業強縣富縣,立足優勢,選准主導產業,做大工業規模,提升發展質量。以區位優勢為依托,圍繞中心城市發展需要,打造配套產業集群。以資源優勢為依托,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避免簡單地賣資源。以就業創業為導向,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增收。要把園區作為縣域工業發展的主要載體,提高投資強度,推進產業集中集群集約發展。
要把服務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潛力產業來抓。加快建設一批商貿、物流服務業集聚區,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業態,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餐飲、文化、休閑服務業,發展家政、物業、養老等社區服務。要推動旅游資源聯合開發,高水平規劃打造精品旅游景點和大香格裡拉、大九寨、大峨眉、大成都等旅游品牌,推動鄉村旅游服務水平和整體品質提檔升級。
王東明指出,推進新型城鎮化是擴大內需、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要把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統籌起來,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 |
相關專題 |
· 中共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