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立足自身文明之美和美人之美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歷史上,人類吃夠了傲慢與偏見的苦頭。懷抱獨尊或貶損某一種文明的褊狹心態,隻能帶來更多的隔閡與誤讀。
“要了解各種文明的真諦,必須秉持平等、謙虛的態度。如果居高臨下對待一種文明,不僅不能參透這種文明的奧妙,而且會與之格格不入,”習近平主席娓娓而談。
平等,需要對其他民族文化有深入了解並予以尊重、欣賞。隻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做到美美與共。
自信的另一面是謙遜。它是平等進行文明交流借鑒的重要前提。沒有謙遜,自信難免向盲目自大或極度自卑兩極演變。
習近平主席的歐洲之旅,以對中西文化的熟悉和了解,以富有親和力的自信和謙遜風度,展現出改革開放的當代中國面向世界的平等心態。
這種平等心態,來自中華文明強大而獨特的吸引力。正如美國漢學家史景遷所言,“一個國家之所以偉大,條件之一就是既能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又能持續保有這種吸引力……中國的光彩曾經暫且蒙塵,但她的吸引力卻從未消失”。
這種平等心態,來自中華文明幾千年來生生不息、海納百川的創新動力。古往今來,中華文明幾經艱難蛻變,但上下求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這種平等心態,同樣來自對世界文明發展大勢的把握。今天,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繼續深入發展,隨著改革開放的中國和平發展,中華文明將更加魅力煥發,對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我們期待時間能夠消除各種偏見和誤解,也期待外界能夠更多以客觀、歷史、多維的眼光觀察中國,真正認識一個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中國的期待,令世界動容。
包容——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文明交流互鑒,不僅推動人類文明進步,也是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要通過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動,讓和平理念的種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星球生長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習近平主席這樣動情地說。
歷史和現實昭示人們,文明本身並不會引發沖突,對另一種文明缺乏包容,是隔閡、紛爭、仇怨和動蕩沖突的重要根源。
在歐洲,習近平主席以歷史為師,發出真誠告誡:
——“在文明問題上,生搬硬套、削足適履不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
——“隻有交流互鑒,一種文明才能充滿生命力。隻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麼‘文明沖突’,就可以實現文明和諧。”
在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語言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筑起保衛和平之屏障。”
承認文明的多彩、以平等的態度交流、以包容的胸懷互鑒,在人之思想中,保衛和平之屏障便能牢不可破,未來人類文明繁榮共生的燈火便將長明不熄。
多彩、平等、包容——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六字箴言,是改革開放、和平發展的中國,對自身和世界文明交融互鑒、共同進步的殷殷期待。 (新華網北京5月7日電 記者李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