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李克強: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2014年05月01日09:49   來源:《求是》

原標題:關於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若干問題

三、改革要讓人民群眾受益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要求所決定,是我們黨和政府的宗旨與性質所決定,也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如果人民群眾不能從改革中受益,這樣的改革就沒有意義,也不會得到人民擁護。讓人民群眾受益,就是要促進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我們以往的改革能以燎原之勢鋪開、一步一步深入推進,根本原因就在於給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帶來了公平參與和發展的機會,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擁護。去年以來,很多領域的改革能夠順利推進、取得成效,也是這個道理。今后改革的環境條件和重點任務會變,但讓人民群眾受益的要求不會變,也不能變。改革是最大的動力,也是最大的紅利。我們要建立公平有效的體制機制,使改革的紅利、發展的成果讓人民群眾共享。現在利益分配確實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必須進行調整。但調整利益不能隻以靜態的觀點、在既有利益格局下切“蛋糕”,更要用動態的、發展的眼光,著眼於增量利益,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即使是既有利益格局調整,也不能簡單地搞平均主義那一套。首先要把貧困人群和低收入者的利益保障好維護好,讓他們在改革中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要讓中等收入階層逐步擴大,使他們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還要保護高收入者的合法利益,為他們放開手腳、投資興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要使不同社會群體各展其能、各得其所,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從而形成一個各階層各方面廣泛參與和支持改革的局面。現在我國人均GDP近6800美元,改革和發展的路子走對了,到2020年就會超過1萬美元,以后還會更多。我們通過發展、通過增量來理順利益關系、優化利益格局的余地很大,讓人民群眾普遍受益的空間也很大。

四、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諸多問題都與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關。政府職能不轉變,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難以推動。政府是改革的組織者、推動者,也是改革的對象,必須對自身進行改革。如果政府安於現狀不想改、畏首畏尾不敢改、左右觀望等待改,自身就會成為改革的障礙。去年本屆政府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這實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今后要繼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理順政府和市場、政府和社會、中央和地方的關系,逐步建立各級政府的權力清單制度,推動政府全面正確地履行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

第一,繼續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本屆政府已經承諾,任期內把行政審批事項減少1/3以上,要確保完成。首先要把取消的文章做足、做到位,最大限度地放權給市場。對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要進行全面清理,該取消的一律取消﹔確需保留的,要依法調整為行政許可,今后不再搞非行政許可審批。要全面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由先証后照改為先照后証,將注冊資本由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由企業年檢制度改為年報公示制度,努力為企業經營和公民投資創業提供便利。

第二,保留的審批事項一律向社會公開。政務公開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助推器,是約束審批行為的緊箍咒。各部門還在實施的審批事項,要盡快公布目錄清單。除此之外,一律不得實施行政審批,更不得設立新的審批事項。這實際上是向負面清單管理方式轉變。政府以清單方式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的范圍,清單之外,“法無禁止即可為”,企業隻要按法定程序注冊登記,即可開展投資和經營活動。

第三,加強和改進監管。簡政放權,絕不是一放了之,必須在放權的同時加強市場監管。要進一步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完善監管體系的具體措施。地方政府在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過程中,要把加強監管作為重中之重,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網絡和科學有效的監管機制。現在往往是平時監管不及時、不到位,一出問題就搞“突擊”,搞“大檢查”,結果是雨過地皮濕,監管一定要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要抓緊建立科學的抽查制度、責任追溯制度、經營異常名錄和黑名單制度,對違法違規者,要嚴厲懲處,以儆效尤。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