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世祥(左)在九龍縣與蔬菜種植戶交談。(資料圖)
“畢叔叔,謝謝你,要不是因為你,我也許不會像今天這樣開朗。畢叔叔,你是天上最亮的那顆星星,因為你會一直影響我,照耀我未走過的路。”這是一封遲到的信,寄信人是四川省石渠縣中學的初三女生益西巴姆,與畢世祥素不相識。2013年12月15日,這封信在跋涉了10天之后,終於送達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宣傳部,收信人是甘孜州委常委、宣傳部長畢世祥。
畢世祥卻永遠沒有機會讀到這封信了。2013年12月16日上午,他從康定前往雅江縣和新龍縣開展基層群眾工作,9時50分在翻越國道318線康定縣境內海拔4412米的高爾寺山時,因雪后道路結冰嚴重,乘坐的越野車翻下了山崖,畢世祥因公殉職,終年53歲。
“最好的虫草在課堂上”
甘孜州福利院的女孩仁真翁姆一直背著一個舊書包,不願意換下,這個書包是畢世祥一年前送給她的。仁真翁姆是畢世祥在甘孜州群眾工作全覆蓋中結對幫扶的一名孤兒,畢世祥一直將仁真翁姆當作自己的女兒,並在空閑時經常打電話鼓勵她:“要想走出大山必須努力學習,隻有知識才能為我們插上翅膀,讓我們飛出大山。”
2009年秋季,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藏區教育發展、實施“9+3”免費教育計劃的戰略部署。畢世祥積極踐行這一戰略部署,努力引導藏區孩子學習知識和技能,實現一人成才、全家脫貧。
有一次,他在石渠縣調研時了解到,當地群眾送子女入學的積極性不高,在孩子七八歲后就讓他們去放牛、挖虫草。畢世祥非常著急,隨即與大家交談起來。
有的家長說:“雖然現在義務教育階段不用花錢,但到大學時還是要交錢,不如在家放牛。”有的還說:“虫草是我們重要的副業收入,小孩子的眼睛好,能為家中多掙錢。”聽到這裡,畢世祥問大家,最好的虫草在哪裡?大家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有的說在理塘的大山中,有的說在石渠的草原上。
畢世祥說:“最好的虫草不在山上,而是在課堂上、書本裡和老師講授的知識裡。”他掰著指頭算起了賬,孩子挖虫草一年多的能收入二三萬元,少的也就一萬元,但如果他們學有所成,找到了工作,每年就會有三四萬元甚至更高的收入。“挖虫草是靠天吃飯,隨著資源越來越少,收入也會越來越少,與其將命運交給上天決定,不如自己努力,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大家都被他淺顯易懂的講解折服,紛紛表示一定要讓孩子好好學習。
![]() |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