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高層動態

習近平都給誰回過信?

記者  劉少華

2014年01月29日07: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習近平與王伯祥握手。
  新華社記者 黃敬文攝

北京大學召開座談會,學習習近平回信精神。

讀到習近平的回信,“本禹志願服務隊”的周俊很自豪。
  宋雙慶攝

 

圖四
  制圖:潘旭濤

“你們在來信中表示要堅持愛國、堅持理想、堅持學習、堅持創新,希望大家把這些信念付諸行動,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刻苦攻讀,積才廣學,早日用所學所得報效祖國和人民。”

這是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全體在德留學人員回信中的話。根據本報記者統計,自2008年至今,在公開報道中,在收到國內外干部、群眾來信之后,習近平共回信至少16封。在專家看來,這種方式既能收集民意,也能通過信件互動,反映領導人對問題的看法,是其密切聯系群眾的執政新風格的重要體現。

①愛給學生和基層回信

從人員組成來看,習近平的回信對象主要集中於青少年和基層干部、群眾兩大部分,收到回信的最大“官”是離任已18年的縣委書記。

青少年學生是習近平最愛回信的群體之一,而他的回信,也往往把握特定的時機。

2008年4月17日,習近平給重慶市涪陵區浙涪友誼學校六年級學生覃健益和朱辰瀚回信,鼓勵他們“勤奮學習,健康成長”。

2010年“5·12”大地震紀念日,習近平給陝西太白縣鸚鴿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包俊麗回信,勉勵並鼓勵之,“多難興邦,自古英雄出少年”。 同年8月,在給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民主學校八(1)班的農民工子女的回信中,他勉勵孩子們“少年有志,國家有望”。

2011年10月31日,習近平復信山東省蒙陰縣八一希望小學學生呂文凱,勉勵這個革命老區的學生,日后“用自己的雙手把祖國和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在當選總書記之后,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的公開回信主要面向青年學生,主題性也更加明確,“中國夢”成為他給學生寫信時最常提及的概念。

2013年5月2日,在青年節前夕寫給北大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的信中,他提到中國夢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並寄望他們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同年10月,在給中央民族大學附屬中學全體同學回信時,他表示“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奮斗歷程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同年12月,在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20周年時,習近平回信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願服務隊”,希望他們發揮志願精神,“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14年初,在給留德學生的信中,習近平表示“希望廣大海外學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斗中實現自身價值,努力書寫無愧於時代的華彩篇章。”

基層干部、群眾同樣在習近平回信中佔據了半壁江山。

2008年5月,習近平給寧夏中衛市30位村黨支部書記回信,提出要“更好地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同年7月,在給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梁家河村鄉親們的回信中,要求他們“因地制宜搞好開發項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生活更加寬裕”。

2009年3月,習近平給澳門街坊總會頤駿中心長者義工組的老人回信,勉勵其“繼續秉承愛國愛澳的光榮傳統”。同年9月,習近平給甘肅省華池縣列寧學校楊振宇校長回信,對發展好基礎教育提出要求,並祝賀教師節。同年11月,在給山東壽光離崗18年的老縣委書記王伯祥的回信中,習近平寄望其“珍惜榮譽、保重身體”。

2010年,在給浙江省台州市大陳島的老墾荒隊員的信中,習近平表示“我一直惦記大陳島發展和島上的干部群眾。”

2011年6月,在給因工作積勞成疾的四川省營山縣城南鎮黨委書記文建明的回信中,習近平贊揚其“樹立了榜樣”,並叮囑他“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同年7月,在給浙江省杭州市小營巷社區黨委的回信中,習近平對社區發生的新的可喜變化給予充分肯定。

下一頁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