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記者跟隨沈陽軍區冬訓部隊走進深山密林

三九風雪見証野戰生存

2014年01月24日09:29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三九風雪見証野戰生存

雪野追蹤

■10萬余將士頂風冒雪挺進林海雪原

■10多個晝夜爬冰臥雪露宿荒郊野嶺

三九風雪漫天日,正是練兵好時節。連日來,沈陽軍區10萬余將士挺進林海雪原展開冬季訓練,借助惡劣天候和陌生地域擺兵布陣,白山黑水間呈現出一幅熱火朝天的練兵圖景。

冒著漫天的飛雪,記者一路踏訪發現,今年冬訓,沈陽軍區各級突出野外露營、構工偽裝、快速補給、搶救搶修等極寒條件下野戰生存訓練,有效提高了部隊寒區實戰能力。

半個月冬訓隻發10天糧,冰天雪地裡吃啥?

冰天雪地,如何保障官兵吃飽吃好?這是某旅炊事班長張小明這幾天最發愁的事:以前冬訓生怕官兵吃不飽,主副食品帶得很多。可今年,半個月冬訓隻發10天糧,咋夠吃啊?

“就是要讓官兵多想想打起仗來咋吃飯。”該旅保障部部長董義成告訴記者,以往冬訓,他們想方設法讓官兵吃上熱飯熱菜,可真在冰天雪地打起仗來,能頓頓吃上熱乎飯嗎?

往年一次冬訓,他們就遭遇了尷尬:上級突然通知,不准生火做飯。滿滿幾大車糧油擺在面前,官兵隻能嚼干糧喝雪水。

“吃飯也要符合打仗要求!”今年冬訓,軍區領導提出:各級既要抓好熱食保障,更要按實戰要求開展極端困難條件下的野戰生存訓練,各旅團至少要安排3天的野外無給養生存訓練課目。

這天清晨,霞光洒向雪野。經過一夜長途奔襲,某團三連20多名官兵身體疲憊,飢腸轆轆。開飯時間到了,隻見他們掏出野戰自熱食品,抓了幾把雪放在裡面,一會就“噗噗”冒起了熱氣。幾分鐘后,熱氣騰騰、香味扑鼻的什錦炒飯、魚香肉絲、紅燒牛肉就“出鍋”了。

戰場環境瞬息萬變,不可能啥時都有速熱野戰食品。列兵李達告訴記者,冬訓這幾天,他跟著老兵用頭盔煮玉米、用鐵鍬煎雞蛋,甚至從老鼠洞裡掏糧食。如今,該旅官兵人人都能在雪野覓食做飯。

往年冬訓,部隊開進到哪兒,保障物資就精確送到哪兒。該師與全省150多家地方超市建立了后勤應急保障網絡,隻需輕敲鍵盤發出採購清單,距部隊宿營地最近的超市就會及時保障。

對此,某集團軍軍長高光輝心裡早就畫上問號:真要是打仗,道路橋梁被毀,這些物資還能送上來嗎?

記者看到,他的日記本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冬訓,必須把難題設復雜。

連續一周多的野外宿營,官兵該在哪裡住?

和炊事班長張小明比起來,工兵連連長劉緒明的心情大不一樣。

過去冬訓,他最怕構筑工事:天寒地凍挖掩體,一鎬下去一個白點兒。一次挖指揮所,他帶著全連官兵足足奮戰了3天,刨斷了10多把鍬鎬,全連一大半人手上都磨出了血泡。

如今,劉連長一點也不愁了。冬訓進入第7天,連隊接到構筑地下掩體的任務。隻見他帶領6名官兵,使用小電鑽等簡易輔助工具,一上午就完成了任務。

“這還不是最厲害的!”說話間,劉連長掏出筆紙計算,指揮戰士埋好炸藥。一聲悶響,地上炸出個深坑,簡單清理泥土后,營指揮所就坐落在這裡。

寒區作戰,宿營是生存的關鍵。據介紹,近年來,沈陽軍區部隊探索出30多種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構工的新招法,改變了以往費時費力的傳統方法。

為了讓官兵在冰天雪地睡個暖和覺,汽車連連長王軍將運輸車車廂兩側加長並安裝了車載床。官兵白天乘車行軍能打仗,晚上休息展開能睡覺,利用電熱裝置還能取暖,戰士們晚上睡覺再也不用當“團長”了。

記者了解到,為保証嚴寒條件下住得暖,官兵們花了不少心思:煤油爐、太陽能取暖器、防寒取暖棚都派上了用場,宿營點內夜間溫度幾乎都達到了10℃左右。

記者踏訪幾個地下掩體,還發現牆壁上涂了厚厚一層東西。戰士們介紹說:這是聚氨酯,既能保溫又能防熱量輻射,還可以降低被“敵”紅外偵察發現的幾率。

今年冬訓宿營,軍區要求部隊盡量選擇體積小、重量輕的新材料。記者注意到,不少地窨子的牆上地上都鋪有酚醛泡沫板。過去常見的防潮氣墊、羽絨睡袋都不見了。

在冰封雪裹的宿營地,某集團軍軍長張學鋒告訴記者,連續一周多的野外宿營,官兵都睡上了暖和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