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 那些陷入困境的 科技巨頭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科技巨頭和小型創業公司經歷了不平凡的起落。一些小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增長,而一些科技巨頭卻陷入困境……一個又一個昨日之星的衰落警示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那些走向沒落的昨日之星,曾代表了其所處行業的領先水平,也以其興衰見証了時代的發展,讓我們一起來回顧。
■ 諾基亞被收購——
智能手機的勝利
在手機日益向智能化更新的路上,曾經獨領風騷的諾基亞,失去了年輕時期的霸氣和活力,開始邁向老年。2013年9月3日,微軟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諾基亞手機業務)。自知追趕蘋果、三星無望的諾基亞如釋重負,將業務重心轉向Here地圖服務。
從1960年算起,諾基亞走過了53年,而擁有4100萬像素的Lumia 1020,成為諾基亞手機系列的絕唱,世人隻有嘆息。
■ 惠普大裁員——
市場擠壓下的求生
相對於蘋果、IBM、甲骨文這些巨頭的風光,惠普這個硅谷神話締造者,現在的表現像個績差生。
受移動互聯網沖擊,全球個人電腦需求持續萎縮,而戴爾和聯想帶來的競爭日趨激烈——戴爾私有化后帶給惠普價格壓力,聯想則積極搶佔北美和歐洲等惠普的傳統優勢市場。惠普被包夾其中,四面受敵。惠普正處於一個尷尬的臨界點——淡出PC市場,或者繼續挨下去。
■ 黑莓能否幸存——
產品的適應性問題
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紅極一時的黑莓卻又不斷淪落,行業老大的位置被人不斷超越,黑莓才恍然驚醒開始了慢慢吞吞的轉型之路。
以一款產品打遍天下的時代已經屬於過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廠商需要對產品作出更多的變革和適應性,但骨子裡高貴冷艷的黑莓顯然沒有遵循此路,結果是這一年內網上翻來覆去地爆出“出售”“不再出售”的新聞輪播。
■ 潰敗的中國雅虎——
活下去才是關鍵
不要相信永遠。雅虎郵箱的關閉又一次為世人詮釋了這句話背后的悲涼含義。這款誕生不足6年的“終生郵箱”在2013年8月29日正式壽終正寢。
1998年雅虎收購阿裡巴巴40%股份,堪稱雙贏,但雅虎總部對中國區長遠戰略定位出現失誤,沒有抓住機會乘勝追擊﹔同時在自身的裁員和不斷的業務調整下,雅虎無暇顧及中國業務,中國雅虎隻充當了阿裡巴巴業務擴張的附屬品。
■ 戴爾私有化——
PC企業的轉型
在競爭壓力和PC衰退大潮之下,昔日的個人電腦巨頭將會轉變為一家企業服務公司。而對於邁克爾-戴爾和他一手創建的戴爾公司來說,私有化是一個對PC時代的告別,也是一個轉型新的開始。
但能否更好地同IBM和惠普競爭,如何跟上移動互聯網的趨勢,將是戴爾將來要面對的本質問題。
■ MSN關閉——
固步自封的代價
鼎盛時期的2008年,MSN的全球市場份額甚至已經達到了60%。在中國內地市場,早年的MSN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代名詞,而QQ則被視為屌絲產品。
風水輪流轉,而今QQ日活躍用戶已超7億,其“兄弟”微信用戶數量已經突破了6億,MSN幾乎已經無人問津。3月15日,微軟宣布在全球范圍內(除了中國內地)關閉MSN業務,固步自封,把自己送上了斷頭台。(文/柏鬆 整理)
![]() |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