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建設生態文明先行區 為美麗中國做貢獻

——訪中共青海省委書記駱惠寧

2013年12月16日15:53   來源:青海日報

原標題:權威訪談

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中國夢。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大美青海”將如何繼續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如何抓住機遇有所作為,更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為此,新華社記者專訪了中共青海省委書記駱惠寧。

記者:黨的十八大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請談談您對青海在全國生態地位的認識?

駱惠寧: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許多重大戰略思想,先后三次就青海生態保護與建設作出重要指示。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為我們進一步指明了治青理政的方向。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長江、黃河、瀾滄江及黑河發源於此,是我國極為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態文明建設不僅關系到青海自身的發展,還關系著全國的可持續發展,乃至全球的生態安全。可以說,保護好生態是青海對國家和人類、對子孫后代肩負的重要責任。

我們感到,貫徹黨的十八大和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就必須深刻認識青海在國家生態建設中的戰略地位,正確處理保護生態、開發資源、改善民生三者的關系,堅持在保護中發展,使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青海最大的優勢、財富和品牌,不斷提高綠色指數,努力探索一條符合青海實際的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記者:據了解,這些年青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還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駱惠寧:這些年來,我們深入實施了生態立省戰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全省大部分地區列為禁止或限制開發區域,取消了對三江源地區GDP考核,在三江源、青海湖、祁連山實施了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加大退牧還草、退耕還林力度,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污染治理。經過不懈努力,重點治理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黃河源頭瑪多縣重現千湖美景,青海高覆蓋度草地正以每年2300多平方公裡的速度增加,三江對下游供水能力明顯增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