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回眸良好開局 前瞻經濟走勢 研究報告選讀 ④

2014年中國經濟展望和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

2013年12月12日09:22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深化改革釋放增長動力與活力

國內

當前具備四大穩增長條件

1、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將極大調動和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我國未來改革路線圖、時間表作出全面部署,在財政、金融、行政、價格、城鎮化等領域加快改革步伐,這將極大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有利於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調動企業尤其是民營經濟積極性,釋放制度改革紅利。

2、國家努力打造“經濟升級版”,調整優化結構展現良好態勢。區域方面,東部地區不斷調整經濟、產業結構,目前轉型升級取得初步成效,經濟增速率先企穩。由於東部經濟總量大、佔比高,未來有利於帶動全國經濟穩步運行。產業方面,第二產業比重回落,第三產業增長加速,新興產業增勢良好,新興業態蓬勃興起,經濟增長潛力逐步累積。企業方面,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指導下,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倒逼下,部分企業積極進行技術升級,加大研發投入,科技創新水平有所提高。今年以來相當一部分工業企業利潤上升,增加了企業擴大投資、強化技改等生產經營后勁。

3、國內市場空間廣闊,擴大內需潛力巨大。在高鐵、城市基礎建設、信息基礎設施、節能減排、棚戶區改造以及保障房建設等領域仍有較大的投資需求空間。我國不斷突破戶籍、土地、教育等制約城鎮化發展的障礙,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為內需增長注入新動力。

4、宏觀調控水平不斷提高,宏觀政策仍具備運用空間。今年以來,我國在宏觀調控上創新思路,提出了“底線思維”理念,確定了按“上下限”調控的合理區間,採取了與“穩中有進、穩中有為”相配套的政策措施,特別是在調控方向、力度和時機的把握上,在調控手段和工具的使用上,都增加更多的鮮活經驗。當前我國宏觀政策特別是財政政策仍具備較大的空間,國家總體資產負債安全,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余額均處於安全線內。銀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較高,有足夠多調節流動性的手段和工具。

宏觀調控政策八項建議

建議2014年應堅持穩增長的宏觀調控政策總基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是適當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規模。二是加快地方主體稅建設,除共享稅外,地方政府逐步形成以消費稅、房產稅為主的穩定收入來源。三是加快深化政府預算體制改革,研究建立一個以市政債市場為基礎的、由中央確定總盤子的市場調控性地方債制度。

建議堅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中性操作,為“調結構”創造良好的資金環境,為“穩增長”提供穩定的貨幣條件。M2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總量”增長規模在18萬億元左右,其中人民幣信貸增長規模在9萬億元左右。

建議切實推動收入分配體制改革,夯實消費增長基礎。建議大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增強投資增長動力。促進改革和產業升級,著力激發各類企業的自主增長活力。建議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推動進出口穩定增長。建議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推進不動產統一登記聯網,為征收房產稅提供依據。建議下決心從體制上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建議積極防范和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斌、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