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記者觀察:印度興起新一輪中文熱

2013年11月26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印度國際大學學寫中文的學生。
  本報記者 任 彥攝

印度國際大學的中國學院。
  記者 任 彥攝

印度新德裡漢語學院課堂。
  記者 呂鵬飛攝

印度新德裡藍鐘國際學校學生在學習漢語。
  記者 呂鵬飛攝

印度尼赫魯大學中文系中國文學史課堂。
  記者 呂鵬飛攝

隨著中印兩國經貿聯系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加入了學中文的行列。從大學到中學,從公辦到私立,新一輪的中文學習熱正在興起。如果說,印度先前的中文熱主要是政府在推動,目的是在於加強中國研究,此番中文熱的推手則是兩國日益密切的民間交流,學生更加務實

中印關系的發展和中國的崛起帶動了中文熱的興起,印度中文培訓學校如雨后春筍般出現

“我敢肯定,印度現在興起了中文熱,這在東部地區尤為明顯,其中又以中國學院為中心。隨著印中兩國交流增多,學習中文的學生越來越多,甚至還有尼泊爾、孟加拉國的學生來印度的中國學院學習中文。”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院長阿維吉特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印度國際大學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由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創辦。該大學的中國學院成立於1937年,首任院長是有“現代玄奘”之稱的著名學者譚雲山。阿維吉特向記者介紹,現在中國學院開設了從預科到博士的課程,目前有150余名學生,7名中文教師,其中兩名教師系中國雲南大學所派。據了解,國際大學與雲南大學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雲南大學派兩名老師到中國學院任教,每半年輪換一次。印度國際大學校長達塔古普塔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學院是印度最早的中文培訓基地之一,為印度科研院所輸送了大批中文人才,未來將繼續加強與中國高校的合作,推動中國學院中文教學的發展。

尼赫魯大學中文系是印度中文教學的另一重要基地,起步於上世紀70年代。該系系主任狄伯杰在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學習中文,后來又到中國學習了3年。狄伯杰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日益發展的印中關系和中國的崛起帶動了中文熱潮的興起。印中經濟文化交流增多,學習中文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並且獲取中文學習材料的渠道也拓寬了。據他介紹,尼赫魯大學中文系現有120名學生,9名教師,學位類別齊全。

除了上述兩座傳統的中文教學重鎮之外,目前印度的14所中央大學以及部分地方高校也都開設了中文專業,中文學習如火如荼。不僅如此,最近幾年,印度很多地方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一大批中文培訓學校,甚至一些中學也開設了漢語課。

新德裡漢語學院成立於2005年5月,至今已走過了8個年頭。院長普爾尼馬·加格告訴記者,她的兒子曾在雲南大學教書,兒子告訴她,很多印度商人想到中國去做生意,但又不懂漢語,因此可以開辦學校幫助他們學習漢語,她遂創辦了這所學校。這所私立培訓學校主要教授基礎中文,學習時間集中在周末,每期兩個半月,每班10—15名學生。

藍鐘國際學校成立於1957年,是新德裡知名學校之一,中文是學校的外語選修課。中文教師阿努佳向記者介紹,藍鐘學校從初一到初三有3個中文班,每周兩天、每天三節中文課,共38名學生。除語言教學外,她還會教學生用筷子吃飯、唱中文歌曲、看中國電影。“我教過的中文歌曲有《兩隻老虎》、《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孩子們都挺喜歡。”記者在藍鐘國際學校的外語活動室看到,牆上一角專門辟出了中文欄,裡面貼著中國國旗和風景畫,中國味十足。藍鐘國際學校校長蘇曼·古馬爾向本報記者透露,她也是阿努佳的“學生”,對中文十分感興趣的她常常去“蹭課”。

下一頁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