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駱惠寧: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青海堅持好拓展好

—— 學習習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體會

駱惠寧

2013年11月19日14:50   來源:《求是》

原標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青海堅持好拓展好

四、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夯實長治久安的根基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始終高舉民族團結旗幟,推動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他強調,要著力建設平安中國,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青海多民族聚集,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的47%,民族自治區域面積佔全省的97%,且處於反分裂斗爭一線地區。做好民族工作,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深化平安建設,始終是青海一切工作的基礎,是青海工作的大局。

今年以來,我們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採取有效舉措,著力解決影響民族地區穩定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作出了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區的戰略部署,確立三年強基礎、八年創先進的“兩步走”目標,通過嚴格依法治理、深化思想引導、夯實基層基礎、化解矛盾糾紛、抓好宗教工作、創新社會管理、貫徹民族政策、保障改善民生、加快統籌發展、提升干部素質10大舉措,凝聚起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強大正能量。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我們深切感到,民族工作關乎大局、關乎長遠、關乎根本,能不能正確處理民族關系、解決好民族問題,是衡量執政能力的重要標尺。我們要深刻認識現階段民族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強化思想教育引導,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力爭在社會環境比較和諧的條件下,實現青海特別是藏區持續穩定。要以科學發展、改善民生為根本,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要求,用小財政托起大民生,不斷把公共資源、公共財政向藏區和少小民族地區傾斜,加大扶貧攻堅力度,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各族人民。

五、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提高在多民族地區的執政能力

習近平同志指出,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黨的十八大之后,中央以加強作風建設為突破口,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我們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出台了21條具體措施,在轉變作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別是中央作出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部署后,青海省委高度重視,從一開始,就堅持嚴字當頭,發揮“一把手”關鍵作用,著力在吃透中央精神、把握正確方向上下功夫,著力在體現地方特色、增強活動實效上下功夫,確保不走過場。通過認真學習理論、深入調查研究、廣泛聽取意見、嚴肅查擺問題、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正在開展的“回頭看”和整改落實、建章立制,使作風建設有了很大提升,有力帶動了黨建各項工作。實踐中我們深刻體會到,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任務,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我們要不斷深化對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執政規律與特點的認識,以新的偉大工程保障新的偉大事業順利推進。

當前,我們正按照習近平同志關於黨的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黨員干部頭腦,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積極開展輿論引導特別是加強網上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和話語權﹔遵循“好干部”五條標准,大力推進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促進五湖四海各民族干部團結共事,切實增強各級黨組織戰斗力﹔不以青海條件艱苦而放鬆對干部的管理,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推進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黨建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我們決心大力弘揚“五個特別”的青藏高原精神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實干精神,甘於吃苦奉獻,勇於開拓創新,打造精神高地,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青海永遠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