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江洪
近日媒體報道,曾經紅極一時的“大師”胡萬林刑滿出獄后,重操舊業,再次卷入一起“非法行醫”命案,22歲大學生雲旭陽飲用了由胡萬林開出的芒硝類“藥物”后死亡。
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院士在談及胡萬林再涉命案時說,這是一種社會不良現象,總有些人相信偽科學,相信所謂“大師”,這說明讓封建文化消失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經個別名人、官員和媒體的吹捧,新的“大師”又出現了,比如王林。所以,不要以為昔日那些“大師”銷聲匿跡了,就認為偽科學不會再有了,現在偽科學的確有回潮跡象。
多年來,這位科學家始終沖在反對偽科學的第一線,他希望人們面對回潮的偽科學,擦亮眼睛,堅決反對,崇尚科學。10月24日,他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懷柔新校區做了題為 《王林現象告訴我們什麼》的演講,講述了昔日中國科學界與偽科學斗爭的故事,也透漏出幾位昔日“大師”的糗事。
“水變油”造成損失上億
上世紀80年代,氣功熱漸漸興起,一些人也宣稱具備特異功能,出現了張香玉、嚴新、張寶勝、龐鶴鳴、田瑞生、張洪堡等“大師”,他們到處表演,引起轟動。據有關方面統計,短短幾年,全國各種氣功迷6000余萬人,氣功報刊二三十家,各種氣功學術著作、氣功醫療院、氣功表演會處處開花。到1994年,中央下達了《關於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破除偽科學,氣功熱才漸漸淡去。
第一個揭露的就是 “水變油”。1984年3月,哈爾濱公交司機王洪成宣布發明“水變油”,在四分之三的水中加進四分之一的汽油,再加入少量由王洪成配置的 “洪成基液”(也稱 “水基燃料膨化劑”),就可以變成“水基燃料”,一點即燃,熱值高於普通汽油和柴油,無污染,成本極低。這項“發明”經過王洪成的現場表演,受到一些大學教師“眼見為實”式的肯定,被全國幾十家新聞媒體炒熱。
水變油意味著氧原子變成碳原子,這在科研上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那個時期裡就有許多人相信,認為這是個大發明。1993年1月28日,某張全國性大報以半版篇幅宣傳“水變油”,標題說它是“中國第五大發明”。一時間,全國約有數百家企業拿出上億元資金與王洪成搞共同開發,一些企業則從王洪成所辦公司買了大量的膨化劑。1993年4月,原物資部能源司干部嚴谷梁首先在報上發表文章 《應該用事實澄清 “水變油”真相了》提出質疑,接著一些報刊開始指出“水變油”是騙局。在1995年全國政協會議上,何祚庥、郭正誼等多位科技界委員聯名提交提案,呼吁調查 “水變油”的投資及對經濟建設的破壞后果。之后,王洪成被收容審查和判刑,這幕鬧劇才結束,但造成了數以億計的經濟損失。何祚庥說:“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為水變油辯護,說它不是偽科學。”
揭露“水變油”的過程也有些復雜。據何祚庥介紹,當時中央號召揭露偽科學,全國政協正在開會,一些政協委員就商量好一起署名遞交一個質疑 “水變油”的提案,由何祚庥起草。何祚庥加了一晚上的班,第二天請大家審看簽名時,部分人卻打起退堂鼓。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得知文章寫好后,就請何祚庥打電話給中國科學報和科技日報,要求刊登文章,何祚庥為此專門謄寫一遍交到編輯部。十多天后宋健又見到何祚庥,就問文章怎麼還沒有登出來?后來宋健直接做了批示,很快就在兩張報紙登出來了。
第一“超人”當堂出丑
在昔日那些牛氣沖天的氣功 “大師”中,張寶勝被譽為第一 “超人”。1988年初,張寶勝在北京科學會堂連續做了三次特異功能表演,有抖藥片、猜字等。當時何祚庥院士等科技界人士到場,看了都很吃驚,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也看得目瞪口呆。大家一時沒有看出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從物理學上講不通,所以持懷疑態度。當年5月,經過國家某研究機構出面,人體科學研究小組匯報了張寶勝的特異功能,一時在科學界引起爭論。最后雙方達成協議,邀請何祚庥等科學家參與一次實驗,對張寶勝的意念使物體穿壁等特異功能進行測試。
何祚庥等科學家提出測試樣品由他們提供、且不准帶出場地的要求,組織者本著科學精神同意了。何祚庥就請中科院化學所的師傅吹制了5個玻璃瓶,這樣做一是難以仿制,外面買不到﹔二是透明,裡面的變化看得一清二楚。他還讓師傅把瓶口密封,如果瓶口被切割,則絕對不能復原,杜絕了作假可能。玻璃瓶裡邊各放了5片藥,也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
何祚庥說,當時他們幾位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是做好兩手准備的,如果張寶勝抖不出藥丸,那說明他的特異功能是假的。如果他抖出了,那得認可這種功能的存在,還得建議組織人員深入研究。但事實是,“張寶勝一看見樣品就傻了,表示不想做了。在場的一位領導給張寶勝做工作,他還是推辭。”
實驗總不能僵下去,見此情況,幾位科學家建議先做透視識字。大家推選何祚庥寫字,他就在紙上寫了一串物理常數,放在信封裡,在信封口上簽名后用透明膠紙封上。張寶勝把信封接過去卷在一隻鉛筆上,交給在場的一位部門領導,讓他用手握住,說自己“要到外邊培養情緒”。在場的幾十個人沒有看出什麼毛病。當天組織者還請來4位魔術師,其中一位叫提日利的魔術師提醒那位部門領導,看手裡還是不是何院士剛簽名的那個信封。打開一看,發現掉包了。張寶勝違反了實驗樣品不能帶出的規定,屬於作弊,被當場捉住。
何祚庥說,按科學工作者的准則,科學試驗允許失敗,但是不允許作弊。學生如果發現作弊就被取消考試資格,就不能畢業。但是,一些相信特異功能的人宣傳“作弊合理論”,說什麼做100次試驗,有99次作弊,但有一次成功就不得了。“這還算什麼科學研究?干脆叫魔術表演罷了!”
張寶勝的騙局被當場揭穿后,不少科學家建議如實報道這次測試情況,但因種種原因,沒有送交媒體刊出。當年9月,一本《“奇人”張寶勝》的書出版了,發行幾十萬冊,大肆宣傳張寶勝是中國第一“超人”,還說他是某中央領導的保健醫生等,欺世盜名。直到8年后的1995年,響應中央揭露偽科學的號召,何祚庥等人反復商量,決定披露此事。他們逐字逐句推敲,寫出《“奇人”張寶勝敗走麥城實錄》一文。這遲到的報道發表后,立即造成很大的社會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