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琛 谷立輝 黃德山 黃雲伍
3 山水特色與文化傳承並重
隨著芙蓉新區規劃的逐步完善,起步區芙蓉新城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同步進行中。目前,芙蓉新城已完成投資額約30億元,建成韶關大道、百旺路、芙蓉大道南、16號路、32號路(一期)等市政主次干道以及市公安局、城市規劃展示廳、武廣客運韶關站等一批公共配套設施。
據了解,為了完善新區的配套設施,韶關市公路局一直在推進路網施工,預計明年總共有十一條公路開工。為解決新區家庭子女入學問題,廣東韶關實驗中學正處於緊張建設之中,預計明年9月開始招生。據了解,該中學將按省一級以上標准設計和建設,學校佔地約300畝,規劃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將超過5億元。學校建成后,可同時容納120個教學班、6000名學生就讀,將提高韶關市區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率。據悉,芙蓉新區正在招商引資,准備建立一座綜合性大型醫院,由民間投資、政府管理,以滿足未來新區人口聚集的需要。此外,目前一批金融機構表示了要進駐芙蓉新區的意願,選址也已經基本確定下來。
隨著新區人口的增加,對文化設施的要求必然日漸增長。去年年底,芙蓉新城“三館”奠基。“三館”項目位於芙蓉新城所確定的中南部核心區域——武廣韶關站前、新區規劃東西向金融商業及公建服務設施軸線上,總建筑面積達4萬平方米,主要用於建設圖書館、檔案館、文化館及配套設施等。“三館”項目是韶關2012年為民辦實事之一,預計在2014年完成主體工程,屆時將是韶關市最大的文化設施集群。
隨著新區起步區建設日漸成熟,新區安置區建設也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目前,芙蓉新城轄區內的赤水村委安置房建設項目已基本完工,西聯和芙蓉村委的項目已經開工,剩下下胡和車頭村的項目預計年底前動工。各村新建安置房整體設計讓村民全程參與其中,實行民主管理,維護村民利益。
考慮到韶關舊城區的公共活動空間不多,大型活動場所僅中山公園一處,新區將大大提升開放式綠化廣場的面積。新區不僅規劃了市民公園、盆景山公園以及石背窩綠道休閑公園,還在濱江路旁邊設了一條寬300米、長3公裡的濱江景觀帶,全部作景觀綠化之用,佔地達1000畝。據了解,該濱江景觀帶目前正在設計,設計完之后將立刻動工。而石背窩項目充分利用石灰岩岩溶凹地,依托山體、林帶、水、田園形成生態間隔,將成為新城“綠肺”所在。
展望未來的芙蓉新區,它將依托天然的生態和交通區位優勢,充分發揮產業關聯度和集聚度擴大效應,成為推進韶關城市化、現代化進程的驅動器。一座以北江為紐帶,體現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充分延續歷史文脈的現代、大氣的城市新中心和商務中心正在崛起。
觀察
新區建設應發揮宜居優勢
從韶關高鐵站驅車僅數分鐘,就能到達正在建設的恆大和碧桂園等住宅小區。在恆大城小區內,綠化帶、池塘噴泉等小區配套設施已經完工。一位當地市民指著一座正在施工中的建筑物告訴記者,這是該小區內的體育場館,而這樣規模的體育場館,在韶關市內的住宅區是極為少見的。
這一細節或許正反映了整個芙蓉新區未來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宜居。在關於起步區芙蓉新城的規劃中,記者注意到,各項與城市生活品質息息相關的配套設施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如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備受關注的“三館”建設,以及佔地面積達1000畝的濱江景觀帶等等。如今,連住宅小區內都能擁有一座堪比小型城市體育館的大型體育場。相比之下,擁擠的小島舊城區上活動空間極其有限,制約著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新區規劃建設的變化,體現了城市規劃理念的進步,更體現了韶關打造宜居城市的決心。
優良的生態環境優勢,是韶關城市的一塊“金字招牌”。如何把這塊招牌產生的影響和效益有效地移植到新區建設之中?這還需要堅持綠色發展模式,持續、有效地發揮韶關的生態宜居優勢。維護生態居住環境固然需要長時間、高成本的投入,然而,它所產生的可持續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將為整個芙蓉新區注入一股生機與活力。
我們欣喜地看到,新區建設的規劃圖上,住宅小區被眾多綠化帶圍繞,民眾的生活設施和文化、體育場館已經在定點建設,醫院、學校等生活配套正在相繼進駐,這些都是維系一座新城持續發展的重要元素。
我們期待芙蓉新區崛起之日的到來。
專家視點
韶關市區作為韶關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應該從提高自身對於產業和人口的吸引力及承載力入手,推動城鎮化發展。按照“擴容提質、完善功能、改善環境、提升品位”的要求,提升市中心城區的人口和產業承載力、綜合競爭力以及對縣(市)的輻射帶動力。芙蓉新區的建設是推動韶關城鎮化發展的重中之重,它既能提高城市承載力,同時由於有項目和產業的帶動也能提高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我們應該按照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原則,推動芙蓉新區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共同發展。加快核心區芙蓉新城的基礎設施、交通體系、產業園區、物流基地、商貿中心、行政中心、住宅小區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把芙蓉新區建設成為區域行政文化商貿中心、廣東制造業基地、全國重要交通樞紐、廣貨北上商貿物流基地、全國生態旅游休閑目的地。
——歐陽建國(中共韶關市委黨校教授)
韶關老城區中心用地趨緊,空間擴展有限。未來城市空間擴展將以芙蓉新區建設為重點,加快“一中心五組團”的構建,擴大建成區的人口和空間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文化、教育、衛生等公共設施,不斷加強中心城市的集聚與輻射能力。
與此同時,需大力推進縣域經濟和城鎮化的發展。縣城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景觀美化為重點﹔中心鎮以特色資源與特色產業開發為抓手﹔小城鎮以提供服務為核心,增強城鎮吸引鄉村人口的能力。與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相結合,形成“中心城市—縣城—中心鎮—小城鎮”四級城鎮體系,共同促進韶關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建設具有山區特色的城鎮化實驗區。
——薛德升(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 |
相關專題 |
· 地方要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