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艱苦奮斗的創業歷程
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 周道炯
中國建設銀行原行長周道炯(資料圖)
因建設而生,因建設而興,建設銀行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與共和國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一部建設銀行的艱苦創業史和改革發展史,就是一段與祖國共同成長、與人民共同奮斗的逐夢歷程。
1984年之前的建設銀行是履行財政職能的國家政策性專業銀行,為國家基本建設“守計劃、把口子”。“機構隨著項目走,哪裡有建設的熱土,哪裡就有建行人的身影”,是這一時期建設銀行的生動寫照和真實刻畫。從白雪皚皚的大慶油田,到陰雨綿綿的治淮大壩,從熱浪滾滾的龍口電廠,到荒無人煙的康藏公路,從鐵花飛舞的十大鋼鐵基地,到神秘莫測的西北國防工業和航天工業基地,再到聞名遐邇的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紀念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等,無不凝聚了老一輩建行人的心血和智慧,也承載著全行廣大員工的赤子之情和報國之志。
1984年之后,隨著國家改革發展的進程,建設銀行先后經歷了財政和銀行雙重職能的政策性銀行、國有銀行以及國有控股現代商業銀行等幾個發展階段。每一階段,建設銀行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邁出了新的步伐,也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直至今天發展成為全球市值排名第二的現代商業銀行,並向著建設“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現代化大銀行的夢想不斷追尋、不斷進取,不斷續寫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建行新篇章。
實現夢想,就要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大河有水小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建行夢是中國夢的組成部分,也無法脫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否則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實現夢想,就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堅持科學發展,堅持改革創新,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經營結構調整,把自身的發展同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緊相聯,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實現自身的科學發展。
實現夢想,就要緊密團結和緊緊依靠廣大員工。員工是建行的寶貴財富,也是實踐者和圓夢人。建行的今天輝煌,是一代又一代建行員工的艱苦奮斗成果,是一茬又一茬建行傳人的改革創新成果。脫離了廣大員工,建行就失去了根基、血脈和力量,夢想也隻能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實現夢想,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員工主體地位,發揮基層首創精神,促進員工與建行共同發展,使廣大員工在實現中國夢的奮斗中人生出彩、夢想成真。這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是建行60年發展歷史的經驗所在,也是建行永葆生機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源泉。
實現夢想,就要大力弘揚建行優秀文化。建設銀行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與時代同發展共繁榮,形成了優秀文化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支撐著建行事業薪火相傳,綿延不息。其中最寶貴的就是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和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以及“全國建行一家人”團結奮進精神,這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建設“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現代化大銀行的精神動力,是以建行夢托舉中國夢的文化支撐。新的歷史時期,必須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讓建行優秀文化在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實踐中迸發出耀眼的時代光茫。
![]() |
相關專題 |
· 凝聚中國力量 實現中國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