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多點執業緣何遇冷?

金振婭

2013年09月27日08:5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多點執業緣何遇冷?

醫院:不同醫療機構態度不一

對於多點執業政策,不同層級醫院的態度相距甚遠。在配套政策完善之前,一些基層醫療機構在叫好之余,積極性並不高,但民營醫院對此趨之若鹜。

“有名醫來是好事,我們最缺的就是知名專家資源。”一家北京民營醫院負責人說,但是相關規定令那些醫生顧慮重重——出來坐診必須經原單位醫務處批准,還要去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甚至還要顧及原單位的態度。因此,目前在他那裡兼職的專家,大多不會告訴原單位。

目前我國的優質教學、科研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型公立醫院,醫學人才培養主要依靠用人單位投入,醫生在學術圈中的地位與所在醫院的影響力密切相關,這是目前部分公立醫院把醫生視為本院資產的原因。一些院長擔心,多點執業會給醫院的科研、醫療、教學帶來沖擊。

但是,也有一些“想得開”的院長。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就認為,讓醫生從“單位人”過渡到“社會人”,從而使多點執業成為醫生自主行為,這是一個國際趨勢。

針對深圳此前遇阻的新舉措——醫生多點執業將無須再經所在醫療機構的批准、執業地點也沒有數量限制。倪鑫認為,在配套政策沒有完善之前,這個政策放得太開,步子走得太快了些。從目前多點執業最終轉化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執業,還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倪鑫認為,實施多點執業政策應該把握在患者、醫生雙方醫療安全的基礎上,來實現專家資源共享。在目前的體制下,如果醫生去其他醫療機構執業,和單位連招呼都不打,病人怎麼辦?單位如何安排日常工作?

“這一政策涉及醫師執業管理和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調整,醫師從事診療活動往往涉及各臨床科室的配合和技術支撐。”毛群安表示,國家衛計委鼓勵和關注各地積極探索試點,並適時總結經驗,逐步建立符合國情的醫師多點執業管理制度。(記者 金振婭)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