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銘言
3月9日,北京一家養老院,一對老夫妻都住在這裡,這家養老院每人每月的費用要4000多元。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國務院日前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引發民眾對“以房養老”的大吐槽,質疑者擔心,政府會不會借“以房養老”來推卸基本養老責任?沒錢沒房的老人今后又該如何養老?
昨天,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回答,政府不會推卸基本養老責任,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在基本原則中就提出要“堅持保障基本”,以政府為主導,發揮社會力量作用,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此外,民政部表示,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情況,國家將進一步完善落實基本養老金、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適時提高養老保障水平。
釋疑1
隻發展“以房養老”嗎?
【回應:發展社區、機構等多種養老服務模式,“以房養老”試點只是其中部分內容】
國務院近日出台的意見引發熱議,有人疑惑,政府今后會隻發展“以房養老”這種養老模式嗎?
民政部有關負責人解釋,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旨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但“以房養老”問題出現了誤讀、以偏概全等問題,需要加以澄清。
國務院《意見》中明確提出發展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結合等多種養老服務模式。在投融資、土地供應、稅費優惠、補貼支持、人才培養和公益慈善等方面採取了一系列力度大、含金量高的利好舉措。在健全工作機制、開展綜合改革試點、強化行業監管、加強督促檢查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而“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即所謂“以房養老”,只是“完善投融資政策”中的一句話,而且明確是開展試點。在隨國務院《意見》同時下發的重點任務分工中,也只是45項重點任務分工中第二十七項有關保險資金投資養老服務領域中的一個子項目。
開展“以房養老”在一些國家已有成熟的做法。這次國務院《意見》借鑒國際經驗,提出開展這方面的試點,是積極慎重穩妥的,目的是探索符合國情、滿足老年人不同需要、供老年人自主選擇的養老保險產品,擴大養老服務供給方式,進而構建多樣化、多層次、以需求為導向的養老服務模式。
因此,對國務院《意見》要全面理解、准確把握,不能以偏概全、誤導公眾。
釋疑2
政府不管養老了嗎?
【回應:政府保障“基本養老服務”,將所有農村“三無”老人納入五保供養范圍】
還有人疑惑,政府發展“以房養老”試點,是不是就表明政府不管養老了呢?那麼沒有房的人該如何養老呢?民政部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國務院近日發布的意見,在基本原則中就提出要“堅持基本保障”。什麼屬於“基本養老服務”?這位負責人說,“堅持保障基本”,就是要讓人人享有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基本養老服務﹔就是要注重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著力保障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等。
如何兌現政府“保障基本養老服務”的承諾?民政部相關負責人總結了國務院《意見》提出的四項舉措。首先,是對公辦養老機構的責任厘清:《意見》要求各地公辦養老機構要充分發揮托底作用,重點為“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或者其贍養人和扶養人確無贍養和扶養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經濟困難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的供養、護理服務。
針對農村老齡化形勢比城市更為嚴峻的現狀,民政部稱,按照國務院《意見》部署,今后,要將所有農村“三無”老人全部納入五保供養范圍,適時提高五保供養標准﹔同時,各地用於養老服務的財政資金要重點向農村傾斜,改善農村敬老院的功能和設施條件,在集中供養農村五保老人之外,向社會老人開放,重點提供護理型養老服務。
對於此次輿論擔憂的沒錢沒房低收入者今后如何養老問題,民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將完善公共財政支持政策。國務院《意見》提出,要加快建立養老服務評估機制,認真落實《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建立健全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等老年人補貼制度。
全國老齡辦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約有3300萬失能老人,全國4億家庭中,大概三分之一的家庭受到照料失能老人的困擾。
![]() |